云南大理市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作者:雷小忍 范立豪 王正明    来源:环球在线    2025-08-04 19:45:39
报道:雷小忍 范立豪 王正明
浏览数:
0评论

       云南省大理素有“风花雪月城”之美誉,文化底蕴深、自然颜值高、民风品质美。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大理市涌现出一大批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民宿,住宿业产业规模、集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整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大理市旅游民宿达6055家(约占全国总量的5%)、从业人员1.3万人,民宿业成为构成大理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2023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地游客涌入大理,造成民宿的需求量激增,一房难求,还出现了因坐地起价、服务低下、违约毁约等原因导致的大量关于民宿客栈的投诉,给大理旅游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行业规范缺失、部门实时监管困难、联动执法机制不健全、对地方财税及经济支撑乏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对大理旅游民宿发展的批示要求:“依法加强对旅游民宿、商户的管理,支持规范经营的旅游企业发展壮大,让优质旅游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大理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聚焦行业管理的盲区难点,以游客满意度为试金石、以群众幸福感为风向标,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治、靶向发力,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制度闭环、普惠服务、智慧监管、联动执法为特征,以环洱海散点分布的旅游民宿发展格局。

      一、强化党建引领,以组织体系建设、党群共管服务不断夯实民宿党建“奠基石”

       (一)党群共建构筑严密组织“体魄”。健全完善“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乡镇(街道)‘两新’党委+村(社区)客栈协会服务点党组织+旅游民宿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组建大理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成立乡镇(街道)“两新”党委13个,村(社区)“两新”工作站44个,成立双廊村旅游民宿党支部、文笔村旅游民宿联合党支部等行业党组织11个、群团组织58个,联动全市1400余家旅游民宿。组织开展旅游民宿领域“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帮助181名流动党员找到党组织,不断扩大民宿行业“两个覆盖”。

       (二)红色血脉打通服务末端“神经”。积极培树“党建领航·苍洱红驿”党建品牌,57家环洱海高端民宿客栈获大理市“苍洱红驿·人才心居”授牌。统筹公安、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等部门力量,在民宿集聚区域组建党建网络,设立党员服务驿站,将党组织建在行业链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负责联系挂钩村(社区)辖区旅游民宿,每季度对挂钩民宿联系1次、每半年做1次联系情况分析。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置政策宣传岗、信息联络岗、纠纷调解岗等挂钩联系旅游民宿经营户,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反映挂钩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意愿,协助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二、构筑完善制度管理闭环,以完善制度、精细管理擦亮旅游民宿“金字招牌”

       (一)统抓“上层建筑”,规范引领行业发展上台阶。以抓品质、强规范、创特色为目标,出台《大理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大理市旅游民宿规范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大理市旅游民宿经营管理实施细则》《大理市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市级政策文件,印发《大理市旅游民宿工作指南》,从源头上对全市旅游民宿行业进行规范,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服务高质的发展格局推进旅游民宿规范发展。从财税政策等方面制定“个转企”“企升规”清单化激励政策,引导大理民宿由低端向中高端化方向发展。2024年民宿客栈“个转企”222户,“企升规”28户。

       (二)细抓“细枝末节”,精细管理经营服务增品质。设立民宿价格报备、“红黑榜”通报、“负面清单”惩戒等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不诚信经营行为,已发布红黑榜7期,34家民宿酒店上红榜、23家上黑榜,初步形成文旅牵头、各部门联动的“1+N”管理制度体系。紧盯行业竞争不规范、“天价房”、恶意取消订单等问题,开展环洱海旅游民宿多部门联动核查整治,组织旅游民宿专项整治9次,出动执法人员6300余人次,处理投诉213余件,截至目前,完善证照办理589户,关停整改不规范民宿214户,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三)狠抓“优质资源”,核心区域有序发展有保障。研究起草《大理市洱海保护核心区餐饮住宿业严格管控实施细则》,按照生态容量动态控制的原则,在核准的生态容量范围内对餐饮、住宿经营户采取星级评定、末位淘汰的方式进行有序调控,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规范大理市洱海生态保护核心区内餐饮客栈经营活动。

       三、实现管理体系创新闭环,以智慧化赋能、规范化发展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增效”

       (一)“数智文旅”监管,创新打造智慧化监管服务大数据平台。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大理市住宿行业综合分析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监管+服务”。通过“苍洱云”算力将大理市游客画像分析、消费偏好、住宿情况、事件交办、增值服务等纳入平台管理,归集旅游行业基础数据、部门监管数据、OTA平台经营数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建立算力模型抓取汇总订单数、日均房价,对旅游民宿经营情况、纳税情况等做到“线上+线下”统一监管,为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增设金融贷款、布草洗涤、日耗品集采等功能模块,为经营业主提供增值服务,在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的同时,助推行业规范经营、标准服务、健康发展。大理智慧洗涤超级工厂于20241014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正在进行办公区、分拣平台、锅炉房、设备基础、水电改造等工程的施工建设,拟于20257月建成投产。

       (二)“一址一照一码一账户”,创新构建融合管理功能的聚合支付体系。市国企平台开发“一址一照一码一账户”聚合支付系统,将经营地址、营业执照、本地对公账户与支付码进行绑定,实现收单资金在本地国企归集和商户清分“T+1”结算,实现交易流水在本地国企平台归集,确保经营户资金安全。同时还能实现部门查验、消费开票等功能整合到支付二维码当中。截至目前,开通“一址一照一码一账户”系统各类经营户722户,发生资金流水5万余笔。2024年住宿行业税收入库税费10350万元,同比增长4195万元、68.16%,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评星定级亮牌”,创新制定旅游民宿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制定全省第一套民宿客栈星级评定标准,引入权威第三方星级评定机构,依托行业管理协会,对旅游局民宿经营的基本情况,以及安全、消防、卫生等日常运营方面进行打分,重点在洱海生态保护核心区开展星级评定,探索星级与行业指导价挂钩机制。截至目前,共创建国家、省、州等级旅游民宿48家,按照“大理市旅游民宿星级评定评分表”开展星级评定975户,评出一星级及以上576户。

       智慧监管平台成立和聚合支付体系投产以来,接待了多批次其他城市的参观见学活动,重庆、湖南张家界、贵州都匀、新疆喀什、昆明晋宁、西双版纳等6个城市有合作意向,其中,昆明市晋宁区政府计划投入700万元资金购买该聚合支付体系的使用权。

       四、打造服务质效提升闭环,以高效办理、协同服务、人才引进、强塑品牌构筑为“宿”服务“同心圆”

       (一)“一站式服务”提升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民宿“一站式服务窗口”,向申请人提供帮办代办、咨询导办、填报服务等“一站式”保姆服务,规范旅游民宿“五证一备案”联审联批办理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限,有效破解开办酒店与民宿多材料、多环节、多处跑等问题,办理时限缩短57%,压缩至13个工作日,打通了旅游民宿开办“最后一公里”。完成1065家民宿“一站式”办理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质效。

       (二)“联动式服务”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打造环洱海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建立多部门“联服机制”,成立52支“宿”事速办、“宿”情速报、“宿”求速应、“宿”忧速解先锋服务队,建立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积极搭建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桥梁,加强民宿同行互动交流,在资源共享、行业规范、人才培训等方面为行业赋能,在装修设计、业态培育、投诉处置、星级评定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协助会员民宿解决问题140余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余次,有效促进我市旅游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通过数智文旅监管平台开展酒店日耗品集采业务当前业务金额34.4万元、预付款业务放款798万元、为旅游民宿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贷款8580万元。

       (三)“创优式服务”提升从业水平。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通过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民宿讲坛、旅游民宿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发挥艺术家“虹吸效应”,创优大理民宿行业环境,让民宿人才在大理安心、安身、安业。发挥民宿主体作用,制定10类民宿人才目录,广泛开展服务技能培训,培育民宿从业人员600余名,集聚经营管理、客房服务、产品策划、宣传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民宿人才队伍,持续为民宿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四)“推广式服务”提升品牌效应。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丰富“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品牌内涵,支持推广优质民宿产品,深度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化“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去有风的地方”等顶流IP,结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等重要赛事活动,组织主题宣传引流活动,让“高流量”变“高留量”,让“网红”变“长红”。20241-11月,大理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72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6.04%

       五、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对行业领导,才能确保民宿行业行稳致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加强党对民宿行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大理民宿行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是做好行业发展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人心,大量旅游者涌入大理,各类民宿行业问题不断凸显,给大理旅游形象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大理市委、政府发挥全面统筹作用,成立行业党委,设立党员先锋队,把党组织建在行业链上,把党组织的关心服务送到每一个旅游民宿经营者的面前。通过构筑制度体系,为大理旅游民宿发展审批规范、行业标准等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层建筑”,为大理旅游民宿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才能守住大理旅游金字招牌。占全国旅游民宿总量5%的商家数量,1.3万从业人员队伍,如何找到既能精细严格管理又能提供周到全面服务推动大理旅游民宿行业发展的平衡点,成为了守住大理旅游金字招牌的关键。“一站式”“保姆式”审批帮助企业主体合法合规落地,采取金融借贷扶持、集体采购、人才培训、“宿事速办”先锋队等方式帮助旅游民宿在发展中降本增效;采取智慧监管、“一址一照一码一账户”支付平台建设、评星定级亮牌以及“红黑榜”通报、“负面清单”惩戒等方式,督促旅游民宿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才能发挥优质资源更大效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大理旅游民宿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大理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顺应新形势下民宿行业发展新趋势,从发展“变量”中挖掘“增量”、转“流量”为“留量”,强化系统思维,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促进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创新、制度体系创新、智慧监管创新、部门联动服务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从而实现“美丽风光”转为“美丽经济”。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大理市旅游民宿规范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住宿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不够高、高品质旅游民宿数量不足等问题。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试点探索工作进度,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民宿规范化、集聚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规范有序、服务优质的发展格局。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