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感激之心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环球在线    2025-10-24 06:11:09
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爱听好话之心情人皆有之,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想听到感激的话,若是听到的却是怨言,会令人心寒。这就要求常怀感激之心,常有感激之念,常存感激之情,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会使人觉得生活美好。

       常存感激之,心里装着感激,会营造和谐的环境,使世界更加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些现象发生,就不难发现究竟该谁谢谁、谁怨谁,孩子抱怨父母不关心他们,学生抱怨老师不爱护他们,领导抱怨下属不尊重他们,病人抱怨医生不体贴他们等。事实上,以不少抱怨,反过来只要一声道谢或一句感激的话,就会解决问题,取得好的结果。可是,有的人虽心存感激,却未在合适的地方和时机用确切的方法方式表达出来,使别人总觉得迟迟不肯表达谢意,埋怨“做了好事也得不到句好话”,并由此产生委曲、不解和怨气,将“好洒”酿成“酸醋”。

       记住别人的好处,叫感恩;忘记别人的不好,叫宽容。抱歉是与感激相悖的另一面,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和宽容的人,才会生活得非常快乐。因为懂得并善于感恩的人,心胸会博大和豪迈,每天都会用微笑云迎接的生活和崭新的一天。

       心存感激的事很多,从广义上来看,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之恩心存感激,成员对组织的教育培养心存感激,个人对集体的关心帮助心存感激等;从狭义上来说,别人替我们打扫了一次环境卫生,自己跌倒时被人扶一把,同事为自己倒了一杯开水,都应心存感激。有人家能在遇到急难之时帮了自己,更应该当作是大恩大德,念念不忘。

       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只有时常快乐着,才会常存感激之情。心存感激,是对尊重别人、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方面的一种表现,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人善不善良,在别人落难时,听听他说的那几句话,就知道其品行。一个人若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心存感激,会像常言所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样,将自己的感激之情,用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这样才不致于总觉得欠别人的人情而愧疚和不安。

       如果在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时,连起码的感谢一声的话都不说,连一点感激的行动或意思都没有,那这种人的个性、涵养就值得反思了,因为他在得到别人给予的东西时,也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一种宝贵的东西。心存感激像温暖的春风、和煦的雨露,一旦人间都拥有它,就会像歌曲中唱的“你给我小雨点滋润无心窝,我给你小微风吹开小花朵”那样,对别人的举手之劳也感激有加,心存感激,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