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研究

作者:徐葭    来源: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    2023-02-14 10:30:39
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要:一个成功的家庭的家庭教育,首先取决于父母是否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它不但可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是创造幸福家庭的因素,是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安定力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当前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部分家长观念陈旧,给家校合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家校共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子女,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必定培养出来的是优秀的儿女。因为,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待人接物以及立身行事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有正确的教子观念、教育原则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为此,我们进行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三类问卷及分析,梳理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后几个方面:

一、过分宠爱,对孩子太娇惯

很多孩子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因此,不少儿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隔代人”带。于是,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同时有的父母虽然也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细节。如孩子顶嘴、自私、没礼貌、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使孩子就养成了一些错误行为。于是就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回到家里就成了“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二、过度保护,影响孩子的社交活动;

过分保护主要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过分限制(限制自由)。

包办代替是指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做许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反而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吃饭了,母亲却要喂孩子,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母亲却替他穿,似乎总是怕孩子做不好,不忍心让孩子面对困难,又怕耽误时间。

从表面上和从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有时反而节省了时间,但从长远看对孩子却非常不利,因为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无法得到锻炼,也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过分控制指父母对孩子实行直接的和尽可能的完全的控制。担心孩子跑来跑去有危险,所以尽可能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被限制在卧室或起居室内,或限制在自己身边,充其量不能超出自己的视线。孩子想到户外去自由活动或到邻居家找同伴玩耍总是不被允许。

这样,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都被切断。即使外出,也总是牵着孩子决不撒手。不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触和游戏,似乎唯恐受人欺负和受到不良影响。有些母亲甚至禁止父亲管孩子,似乎只有把孩子完全放在个人控制之下她才满意。这种母亲对孩子是绝对权威,强调孩子要听话,要服从,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

过分保护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现简述如下:

1.独立生活能力差。 由于包办代替,孩子没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结果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连个人生活也不会料理。有些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不会洗衣服,掉了纽扣不会缝,连煮面条也不会,更不会去市场购物等。

2.“社会化”不足,这主要是就童年而言。 到了少年青年期,则表现为社交无能,与人交往的动机缺乏或过分害羞,社会适应困难。过度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学校成绩可能优秀,但不会跟别人互道信息和配合协作,更谈不上组织才能。

3.性心理不成熟。隔代教育的孩子对祖辈过分依赖,使感情完全固定在老人身上。使他对其他人不能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系,甚至对自己的父母情感也不深。

4.自我中心。在家里一贯处于中心或第一的地位,使孩子产生牢固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模式,不了解别人,更不会关心体贴别人,从来也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儿童时期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为成年后极不健康又极难改变的性格的核心。

5.两价性依赖。过度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强烈依赖感。生活细节也需父母代劳,精神上也就谈不上独立,而只有情感上的依赖。过分保护是一种不良的教养方式。

三、过高期望,父母双方的家庭都把期望压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孩子思想负担过重,不能生动活泼地发展

由黄磊,海清,陶红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正在热播,才看了几集,就已经让人深深的感受到了父母的高期望,对孩子所产生的压力有多大。剧中的英子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孩子,他是一枚学霸,然而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妈妈为了让英子考上名校,逼他喝药膳汤,还给他房间安装隔音墙以及面向客厅的透明玻璃窗,方便爸妈监督,甚至和英子去看一场电影,聊的电影情节也和物理知识相关。

但是英子真正的兴趣是航天,因此在高考誓师大会上,他开心的在许愿气球上写上了自己的航天梦,却很快便被妈妈嘲笑,这是什么东西呀,然后换成了清华北大,善知妈妈还霸道的要求英子写上考到700分。英子非常不愿意,把气球推给了妈妈,妈妈却拿着笔要求英子自己写,最后气球在母女俩,推拿中啪的一声爆炸了,看着地上那炸成碎片的气球和自己的梦想。英子掩面哭泣,狂奔着离开了操场,望着因子哭泣的背影,非常心疼。

然而现实中还有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从小背着父母的高期望,逼迫自己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却活得无比压抑,就像电视剧里的那一幕,季杨杨的母亲去学校旁租了房子英子的妈妈是销售经理,她自豪的介绍说,这个房子之前住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可是当季阳阳的妈妈看向卧室墙面时,却令人背后发凉,满墙的试卷上都写满了两个字,我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坦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无力达到常常会很压抑,即使勉强达到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失去自我,高期望下的孩子,正在备受煎熬。

四、家长缺少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家长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只有很少的家长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这样,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效果不够理想。

五、粗暴、放任。现在的家庭教育出现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简单粗暴;另一种现象是放任自流,这两种现象可能同时呈现同一个在家庭。粗暴表现在很多父母都将自己摆在家庭的绝对权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犯了错误,或者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大发雷霆,甚至拳脚相加。

放任自流表现在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家长应做以下几项工作。

1、情感上的尊重与理解。家庭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它是一种不拘形式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好雨知时节,有需就发生,随情潜人灵,润心细无声。这种充满情趣又十分细腻的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力量。

家庭教育最忌讳简单粗暴,这样只能毁灭孩子心中的美好世界,对孩子的一味惩罚并不能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能短时压抑他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不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是在爱的驱动下的一种自觉自愿、自然而然的行为,是一种舐犊之情

2、品德上的培养与塑造。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父母之所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们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应只在孩子的学业上,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方法上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健康体质、健全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3、能力上的锻炼与要求。让孩子学会独立。要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要让孩子自立,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日本有句教育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生活方面,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就养成起床叠被,自己刷牙洗漱的好习惯;扫地、收碗等这些小事要让他尝试着去做,让他知道没有人会给他永远的照顾,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在学习方面,让他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用品、书包自己整理;一些小事情由他自己做主,让他们在尝试中得到快乐。

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鼓励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克隆”。父母要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也不要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承担着对孩子的“摇篮教育”和“终生教育”。孩子的成长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的过程。在成长的路上,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孩子,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2] 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 以广州第九十六中学的个案为例[J].中国家庭教育,2004.

[3]《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20期

[4]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2 .

[5]杜薇. 也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3.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