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2023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398.03亿元

作者:彭杏资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林草局 环球在线    2024-02-23 09:54:34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寇英鑫 莫应香 李欣一 王胜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依托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林地资源和林阴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向大山要空间、向大山要潜力、向大山要效益,制定了全国首部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专门立法、全国首部林下经济地方民族立法——《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楚雄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探索“林地承包保育”“三产融合发展”“生产整链协同”“能人品牌带动”等模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路径。2023年,楚雄州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98.03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95.85%,同比增长8.15%。


林地承包保育,菌菇山成藏金山

南华县积极推动云南省“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创建,促进承包经营、保育促繁、科学采收,实现改革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楚雄牛肝菌”“南华松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承包经营,把林当“宝”护。推动集体林权家庭承包、联户承包、集体承包、企业承包,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推广菌山承包经营面积近50万亩,松茸产区林地基本实现承包经营全覆盖。采取市场化方式,在云南省率先实行“公开竞价、价高者得”方式确定每年山林菌菇采收权,打破“谁采谁有、谁先谁得”采收方式,形成管护采一体责任主体,有效防止无序、过度采摘。五街镇开们小组2023年菌山承包经营收入达141.9万元,全村76户403人,人均分红超过3500元。

保育促繁,把菌当“菜”种。制定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健全村规民约,加强“植造、管护、封育、禁伐”联动,杜绝偷采盗采、杜绝采集童菌和过熟菌,促进封山育林育菌,有效保护野生菌产地原生态,实施野生菌保育促繁面积200万亩,建成以松茸、块菌、大红菇等为主的保育促繁基地5800亩。改善野生菌生长环境,对松茸等珍贵野生菌,采取覆盖农膜和调整腐殖质厚度、林分郁闭度等措施,提高野生菌产量和品质。通过保育促繁,每亩菌山野生菌产量提高1.2千克以上,松茸亩产由5至6千克增至10千克以上,最高达15千克。

科学采收,把山当地“耕”。在云南省率先制定松茸、牛肝菌采集方法,制定松茸等野生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采摘技术流程和规范要求,规定松茸、牛肝菌高度必须达6厘米以上方能采摘。坚持规范采摘、合理留种、持续利用,开展采收培训,发放采摘证,用竹片、木棍等木制器材采收菌菇子实体,严禁用铁器挖掘,采后恢复地表采前状态,每个菌塘留有相应成熟开伞菌,让老熟菌体自然原地腐化,最大限度保持菌塘活性。2023年,南华县野生菌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次,野生菌交易量突破1.22万吨,农业人口人均野生菌收入突破2500元。


三产融合发展,中草药成致富药

双柏、武定、大姚、楚雄四县市推动种植、加工、流通一体发展,支持农民群众种药材、发药财,打造“云药之乡”品牌。

推动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发展重点优势中药材品种。双柏县推动高中低海拔中药材立体种植,滇重楼、滇黄精、云茯苓、白扁豆4个品种种植面积均达万亩以上,佛手、续断等14个品种面积均达千亩以上,大姚县红花面积突破1.4万亩、金银花面积突破7000亩,楚雄市东瓜镇年产中药材种苗1500万苗以上。

强化组织化带动。引导扶持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开展道地药材种植,促进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带散户、定单带生产,提高中药材种植组织化程度。双柏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286户,带动1360个村民小组1.34万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鄂嘉镇红山村和爱尼山乡麻海村分别被认定为省、州“一村一品”专业村。

实行标准化生产。坚持质量优先,促进标准生产和品牌打造,支持GAP基地建设。双柏县建成白扁豆、滇龙胆和茯苓标准化种植基地等中药材规范化连片种植示范样板44个,“滇红花”品种获得省级定制药园认定和州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证,武定县建成全省最大的滇重楼繁育种苗基地,大姚县支持22个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建设。

促进融合化经营。加强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物流企业培引,促进加工与流通联动。双柏县九间棚集团以金银花为主料生产产品12个,大姚县金碧制药自主生产中药产品17种,楚雄庄甸医药产业园神威药业、金七制药等38户企业年生产销售中药材3万吨以上,中农联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入驻企业40户。


生产整链协同,土山鸡成招财鸡

武定县采取“生产+科研+加工+销售”方式推进林下山鸡养殖,打造武定壮鸡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3底,武定县年出栏壮鸡400万羽以上,产值达5亿元。

依托龙头联农带农。采取企业包供苗、包技术、包示范、包收购和农户出劳力、出场地的“四包两出”方式,建设林下养鸡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养殖,解决养殖户技术难题和销售困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支持种植养殖企业加强合作,开发“武定壮鸡米线”“武定鸡菌汤包”等菜品。截止目前,武定县有省级和州级壮鸡养殖龙头企业各4户、养殖协会52个、合作社135个、养殖户3.4万户,脱贫户养殖武定壮鸡1.8万户以上、占鸡农的50%以上,臻骥农业、云南首羽等龙头企业累计发放鸡苗80余万羽。

借力科技助农强农。加大保种育种力度,培育形成体形健壮、繁殖力高、抗病力强、耐粗饲料、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的武定鸡品种,建成种业基地和保种场9个,与云南省动物遗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每年可培育武定鸡鸡苗600万羽。推广武定鸡阉割技术,单体鸡重由3.5千克提高至4.5千克。突出原生态、跑山鸡特色,采取林下散养、杂粮饲喂等措施,确保养殖期达8个月以上,严控“笼子鸡”“激素鸡”“速成鸡”。

开拓市场帮农富农。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成集收购、生产、冷藏、分拣、包装、配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永银农产品供应链基地,依托832平台、“鸡先森”等网络店铺进行产品推广,臻骥农业2023年销售壮鸡17万羽,目前已接到24万羽订单。打好健康营养品牌,依托狮山观光旅游,发展餐饮业,武定壮鸡主题餐馆年营业额达5860万元。

联动金融支农惠农。武定县农商行以臻骥农业27个企业专利权为质押物,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贷款90万元,把知识产权转化为资金、资本。加强政银企合作,开发肉牛黑山羊壮鸡活禽活畜抵押贷款及保险,帮助企业和农户化解融资难等问题。


能人品牌带动,深山蜜成甜蜜蜜

姚安县支持山区农民群众发展林蜂养殖,以真心、真料、真味农产品促进供需矛盾转换、带动有效需求。目前,姚安县共有养蜂农户1236户、蜂群10727群。

土专家“蜜方”扩群。发挥中蜂养殖技术能手作用,通过组织蜂农观摩学习、高效养殖方法指导等措施,示范推广养蜂实用技术,激发群众养殖积极性。栋川镇养蜂大户朱云养殖中蜂770余群,年产蜂蜜6吨,年产值4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蜂王”,带出200多名学艺“弟子”。适中乡菖河村养蜂大户周绍金仅冬蜜年收入就达6万余元,并带动周边98户农户养殖中蜂1000余群,产品基本锁定客户、封闭经营、即产即销、鲜有存货,年产值达108万元。

新技术“蜜钥”增效。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发挥县中蜂养殖协会作用,依托专家在中蜂品种选育、无公害饲养、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研究、指导和培训,促进林蜂养殖产学研训一体化。推进中蜂标准化养殖场和蜜源建设,引进草本红花示范种植,调整优化野坝子、中草药蜜源结构,提升春季蜂蜜品质,形成春蜜、冬蜜、固块蜜等系列产品组合,春蜜价格由每千克70元提高到110元。

好品牌“蜜码”促销。巩固菖河蜂蜜“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老字号品牌”优势,开发土罐蜜、蜂花粉、蜂王浆等系列产品,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挖掘品牌价值,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菖河蜂蜜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中亮相。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