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推进“菜篮子”向“菜盘子”转变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大理记者站 环球在线    2025-10-24 06:19:30
报道:杨成林 陈应国 刁燕燕 徐龙云 李萍
浏览数:
0评论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自身区位、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径,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民采用科技新技术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品牌蔬菜,全力推进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进“菜篮子”向“菜盘子”转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一条粮食生产大县提高种植业效益的致富新路。

       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充分挖掘当地人才、技术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通过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等措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有力助推“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围绕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产业标准体系,以下庄、云南驿、祥城、沙龙、禾甸等6个乡镇为重点,建设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单体大棚基地,配套建设喷滴灌水肥一体设施、绿色防控等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特色蔬菜绿色高质生产带和产业发展快速增长极。

       着力延伸加工产业链条,“菜盘子”成了富民产业。结合市场规律、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优化服务体系,突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规划及基地建设,发挥已建各类市场聚集、辐射功能,以食用菌生产、集散地为依托,大、中、小市场相辅助,实体交易与电商营销相结合,推动食用菌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产品集约化。在野生食用菌加工经营中,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存的新模式,突破技术“瓶颈”,推出新技术、新工艺,多元化开发新产品。截至目前,全县开发利用的野生食用菌有40多种,出口认证的有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等17个品种,成功开发野生食用菌加工技术100多种。

       大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升蔬菜绿色化品质。围绕市场需求,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建设种业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加工提升行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率,提高商品转化率,打牢发展基础,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综合产值达5亿余元。同时,推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 位一体”的特色蔬菜产业大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打造出了“七彩泰兴”大白菜瓢儿菜、“龙云大有”香葱娃娃菜等7个云南名牌农产品,促使当地盛产的蔬菜畅销大理、昆明,远销上海、浙江、深圳、北京、黑龙江等地,正逐步成为祥云绿色生态的一张名片。

下一篇:没有啦!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