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的特色农业发展工作方针,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延伸链条,为现代农业注入领跑动能。围绕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呈现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畜禽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生猪产业优势地位凸显,建成6个乡镇81栋生猪标准化猪舍,每年可新增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生猪出栏位居全省19名,家禽出栏位居全省第4位,蛋鸡存栏位居全省第2位,肉牛标准化养殖水平跻身全省前列,成为滇西重要的生猪养殖、蛋产品供应和滇西最大的肉鸡生产、销售基地,刘厂镇松梅村获批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祥云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刘厂镇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蔬菜)专业镇,鹿鸣乡桑木箐、东山乡干海等17个村被认定为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
扩展基础,为现代农业注入发展动能。以推动农业更加绿色高效为抓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与引领上下功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推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农工作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聚焦提升,为乡现代农业注入提速动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定位有机引领,以“项目园区化、发展生态化、服务平台化、产业集群化”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生态资源丰富、科技人才集聚、特色产业鲜明等优势,大力推动县域现代农业集群化、平台化发展步伐,构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品牌打出名气,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增厚。同时,在强化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循环上下功夫,推进乡村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县行政村公厕改建179座,完成率达102%,132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有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100户以上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公厕改造提升54座,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3.97万余座,全县132个行政村、875个自然村实现了垃圾治理100%覆盖,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