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避险筑防线,全员转移护平安 ——盐津县成功应对1起泥石流灾害

作者:胡利平 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云南省应急管理厅 环球在线    时间:2025-10-30 15:12:19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陈应国 徐龙云 方之舟 李萍 张廷盖 王胜 杨丽萍
浏览数:
0评论

受低涡切变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916日至18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出现持续性降雨,其中最大降雨量为199.8毫米。盐津县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立即要做好雨后险情排查工作。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全面开展相关防范工作。柿子镇按照县指挥、乡调度、村组织工作体系,采取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排查。

91809,柿子镇岔河村五户长李泽康开展雨后排查,发现该村新场四社隐患点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的迹象,立即报告岔河村委会,岔河村委会立即报告柿子镇政府,柿子镇及时组织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对受影响区域的1244立即转移避险9190640分左右,地灾点便发生泥石流灾害,塌方量约10000立方米以上,压覆公路约100米,宽度约6米。该处滑坡受影响群众共1244人,于转移安置及时,无人员伤亡。

今年以来,盐津县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天气,主要是采取县指挥“五提前‌”、乡调度五立即”、村组织“五转移”工作机制

一、县指挥“五提前‌”

一是提前预警叫应。收到预警后,指挥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通过应急广播、短信、微信公众号(群)等将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户到人。二是提前调度安排。落实调度指挥集中办公机制,县防汛指挥部第一时间研判、调度、安排强降雨应对工作。三是提前排查险情。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对全县3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36高危切坡、109低洼地段、临路、临崖等区域挂图作战,监测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标识提醒、物理隔断。四是提前避险转移。实行挂图作战,紧盯6个转移,精准、安全、有序转移群众。五是提前备援救灾。成立县级防汛抢险救灾前后方指挥部,组建14个工作小组,细化职责分工,统筹6249人应急救援力量,视雨情水情提前下沉一线,确保险情灾情发生时第一时间高效处置。

二、乡调度五立即‌‌

一是立即下沉干部接到预警通知后,乡指挥部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组织调度部署,安排干部下沉。全面发挥下沉干部和五户长作用。对14256微网格实行挂图作战,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二是立即叫应群众收到预警信息后,乡镇立即通过微信群、电话、大喇叭、广播等方式第一时间叫应村干部、五户长,确保信息传递到位,叫应及时三是立即研判风险。防办第一时间召开研判会划定危险区域,及时组织人员下沉,协助村组开展工作是立即管控重点。接到预警后,乡镇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安排,突出管控四个重点低洼区过水路面、地灾点、学生上学放学、道路交通);五是立即备援物资加强物资储备,及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并准确把握受灾群众缺衣、缺被、缺粮等情形,及时安排和拨付救灾资金及物资,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村组织“五转移

一是明确“转移谁”。以村内危险区域人员和特殊群体为核心转移对象,同时覆盖村域内的“六个管控重点”附近常住人员。村“两委”牵头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提前摸排,建立“一户一档”,标注人数及特殊需求,确保无遗漏。二是确定“谁转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统筹全村转移;下设四组分工:指挥组(村 “两委” 成员)接收指令、定计划;排查动员组(网格员、党员骨干)逐户通知、帮特殊群体收拾;护送安置组(青壮年党员、志愿者)引导转移、护行动不便者;值守巡逻组(村治安队、志愿者)转移后守危险区域。三是选好转到哪”。优先选村内安全的学校、村委会办公楼、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政府大院、敬老院、宾馆、体育场馆、经过安全评估的厂房仓库等。四是细化“怎么转”。落实“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组、党员包户、志愿者包人” 四级包保,全程跟踪;提前规划 2-3 条安全转移路线,设指引标志;包保人帮特殊群体收拾、安排专人护送,需轮椅等设备提前调配;护送组沿途引导,防拥挤、走失。五是做好转后管”。在危险区域主要入口设置警戒线、警示牌,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巡逻。转移至安置点后,立即进行人员登记、核对名单,确保应转人员全部到位。建立安置点人员花名册。持续通过广播、宣传单、微信群等方式,告知风险未解除,严禁擅自返回。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