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二道河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杨成林 李廷昌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2-10-05 13:38:49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杨丽萍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深秋时节,走进凤庆县凤山镇京竹林二道河村,村民们正开门营业,接待国庆假期的游客。苗家小姐姐经营店主人一边整理杂物,一边介绍说,二道河村自从开展乡村振兴以来,就把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大力建设旅游基设施,发展农家乐,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我家除了打理茶园、核桃等主要产业以外,还经营一个杂货店,每年能增加收入2万多元。”

       凤庆县二道河村党支部引领群众组建自然村乡村振兴理事会,把全村47户农户组织起来,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趟出了一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按照自己的家乡自己规划,自己的规划自己来做的思路,村党支部向本地在外干部发出了回乡规划倡议书,一批能依靠、可信赖、组织能力强的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回村组织退休干部、退伍军人、老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人员等,围绕有什么、缺什么、靠什么、干什么,带领群众对村情民意、产业状况、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等进行全面盘点分析,在厘清了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4张清单的基础上,确定发展休闲避暑、农事体验、亲近自然、乡野美食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从吃、住、行、游、购、娱、网、厕”8大要素保障编制规划,规划了餐饮服务、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民宿体验、星空露营、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禅修养生”8个功能区,形成一个充满乡愁乡韵、能够落地实施的乡村旅游发展蓝图,真正让产业规划从老百姓心里长了出来,从土地里长了出来。发展思路确定后,村党支部又召集全体村民召开大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汇聚起乡村旅游的强大活力。

       把二道河村列入全县21个自然村巩固提升改造建设点之一,先后整合沪滇协作、交通、民宗、环保、农业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修通了二道河自然村到县城的公路,修建了旅游栈道、游乐设施、观光景点、活动场所、餐饮服务区,提升改造了村民的房屋和卫生环境。公路修通后,从县城15分钟就可以到达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二道河自然村。建设过程中,84岁老党员杨学志带头捐款4000元支持村庄道路建设。在老党员示范带动下,村民不计个人得失,将沿路沿线的田边地角无偿提供出来建基础设施,并投工投劳2800多人次。村民还自觉落实村里规划,在自家田院种植冬桃、蜂糖李、树头菜等特色果蔬。自然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组织村民建立户卫生日保洁、公共卫生周清扫、业态管理月评比“三个一”日常积分管理机制,激励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做好民居风貌改善、庭院美化等工作,实现景区内基础设施有人维护、卫生定期保洁、文明劝导人人参与,“户户美”逐步变为了“村庄美”。

       盘活村集体土地和已建成的旅游服务设施,通过免租让利等方式,引入3家在从事养殖、游乐、民宿、餐饮方面各有侧重的经济实体,形成横向互补合作机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自然村振兴理事会把传统手艺人组织起来,重修水磨房、水碾子房、豆腐坊、酿酒坊、榨油坊等传统工艺作坊,引导农户根据各自资源、技艺特长、发展意愿等进行科学定业、分工发展。目前,有10户农户相继开办了特色餐饮店、7户农户经营乡野超市,2户农户开办了豆腐坊,1户农户经营传统榨油坊,1户农户经营茶工坊,2户农户重操传统酿酒技艺。传统手工作坊的涌现,使乡愁乡韵触手可及,让游客流连忘返。长年在深圳务工的村民茶相华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

       确立经营实体、手工作坊、村庄维护用工优先使用本村村民制度,大批村民开上观光车,做起“导游”,当起“大厨”,成为经营“乡愁”的新型农民,68人实现就近就地务工。组织村民成立核桃、茶叶、生态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制定标准,组织农户分工生产,统筹调度产品销售。在合作社引领下,自然村750亩核桃实现了按订单需求分批下树供应,1100亩茶园实现了绿色有机转换,乡野二道河生态有机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村集体经济实现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合作社还结合乡村旅游消费需求,“见缝插针”种植了冬桃、红柿、樱桃、重楼、茶花等,发展起土鸡、山羊、香猪等生态养殖业,全村18户从事特色种植,24户从事生态养殖,在实现“产、景”相融的同时,助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如今,二道河自然村不仅所有农户都参与到吃、住、行、游、购、娱的乡村旅游发展链条上,还带动了周边村寨600多户2500多人共同发展。

据了解:2021年,二道河村共接待游客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万多元,户均收入8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多元。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