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庆滇红茶茶道精神及文化发展

作者:吴银娟 杨成林    来源: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10-19 09:45:54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徐彦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休养之道”,他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他用精简的四个字将中国茶文化精髓彰显得淋漓尽致。凤庆滇红茶是中国茶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绽放出的璀璨之花,不仅仅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精神,还创新发扬了中国茶德,丰盈了中国茶文化,“博、韧、礼、和”诠释了凤庆滇红茶历史文化与凤庆文献名邦文化的融合发展。站在历史交汇的新时期,滇红茶在“实业救国”、“实业报国” 的红色文化基础上,做好“实业强国” 大文章,推进“实业兴国”新征程。

一、凤庆滇红茶茶道精神

凤庆滇红茶茶道精神不仅承袭了中国茶文化精神,还丰盈了中国茶道精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保护单位云南滇红集团一名普通的员工,本人深入阅读大量的滇红茶史书资料并与多位“老滇红人”深入访谈,熟读滇红“实业救国”、“实业报国”、“实业强国”等滇红茶红色文化历史,瞻仰“实业兴国”历程中涌现出来的茶文化精神,凝炼出凤庆滇红茶茶道精神“博、韧、礼、和”。

(一)博

博——博爱无疆,博采众长,形成凤庆滇红茶的独特价值。

1.博爱无疆

凤庆滇红茶,从1938年冯绍裘先生用云南茶树大叶种原料创制成功,1939年试制了16.7吨,经香港运销伦敦,滇红茶就开启了外销之旅, 1939至1949年间,滇红茶共出口201.814吨,为祖国的抗战换回了宝贵的战备物资,支援着国家的抗战。1950年解放后,滇红茶生产呈现恢复性生产,1955年至1985年间,共出口63205.127吨,每一年滇红茶产量都在逐年递增,滇红茶用每年换回的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年创汇最多达600万元美元以上,期间创造了“一吨茶叶换10吨钢”的美谈,自此“滇红茶”便标记了“抗战茶”、“爱国茶”的烙印,将这份为国为民的博爱情怀饱含在浓郁的茶汤里,随着滇红茶的国际销售版图,到达37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滇红茶用红浓艳丽的茶汤滋养着当地人民,所到之处,将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及凤庆茶乡人民的博爱精神远扬传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博爱文化也就成了滇红茶道精神的灵魂。

2.博采众长,形成了凤庆滇红茶的独特价值

滇红茶制作技艺临摹了祁门红茶的工艺,传承发扬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红茶工艺的精髓,在冯绍裘、吴国英等老一辈滇红人的努力推动下,滇红茶博采众长,创制了既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又有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之色泽”的世界红茶巅峰名品。经过八十多年的锤炼,形成了凤庆滇红茶的独特价值,即:凤庆滇红茶以云南凤庆大叶种茶为原料,以“初制技术(严把无五关、固化品质)、精制技术(坚持三路加工,分段作业)、拼配技术(毛茶预拼、小样拼配、大样匀堆三个层次)、质量控制(八十多年品质始终如一)、仓储技术(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滇红茶的内质和品饮口感会得到提升)”五个方面内容,全面概述了“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工艺文化。1958年7月,云南省致信凤庆茶厂,凤庆茶厂特级滇红茶试制成功,品质超过锡兰印度达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0月,“凤庆茶厂老厂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至高褒扬,验证八十余载专业制茶工艺的追精求纯。博采众长让滇红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红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韧

韧——认准目标,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永不言弃。

1939年3月8日,“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宁实验茶厂”正式成立,从1939年至1949年,时局动荡,盗匪猖獗,禽兽出没,交通阻碍,制茶人员的生命财产随时都遭受危险。在那样艰巨的环境下,老滇红人一方面要稳住生产,一方面要疏散人员,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做好茶苗种植、茶园管理、制茶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虽然厂房简陋、设施简易,凤庆滇红茶不仅创制出来,还出口换外汇支援国家抗战,完成了它红色的历史使命。凤庆滇红茶人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一切工作的开展,从此滇红茶成了《义勇军进行曲》上一个跳跃的音符。

滇红茶的诞生史,是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剪影。凤庆滇红茶迄今为止已经走过八十四个春秋,一路走来,滇红茶可以概括为跌宕起伏的创制初期、波澜壮阔蓬勃发展时期及近现代的发展减速时期,但是无论何时,滇红茶从未停止过生产,无论境遇如何变迁,遇到再大的困难,坚韧不拔已经深深融入进了滇红茶的血液中。正是这样的坚韧不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不停的推陈出新,才让滇红茶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枝繁叶茂。因此说到滇红茶,讲到滇红茶道精神,我认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应该是滇红茶道精神的精髓。

(三)礼

礼——敬贤礼士、诗礼传家

1. 敬贤礼士

凤庆,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有着滇西文献名邦之称。凤庆历来尊师重教,崇上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坐落于凤庆老城区,用于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先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文庙,为凤庆滇红茶道精神增添儒家文化精髓。凤庆人都是按照儒家思想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以儒家思想教育后辈。

在“滇红茶”传承过程中,有着严格的师徒成礼仪式,师徒之间师父的崇高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儒家文化得以承袭,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为滇红茶的工匠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正是一辈辈的滇红前辈用自己的言行引领一代代滇红后备人才的成长,才有了滇红八十多年的传承。

 2.诗礼传家

凤庆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凤庆人博文约礼的处事方式,勤奋、质朴、求真、务实的凤庆家风文化盛行,好学爱学是凤庆人的标签之一,遵纪守法,恪守本分也是凤庆文人推崇的儒家精神,凤庆滇红茶已经将“博文约礼”文化元素融入了滇红茶道精髓。因此滇红茶诞生后,礼与茶的有机融合,便形成了凤庆独具滇红特色的家风文化。家风传承也将滇红茶文化精神融合了进去,凤庆人用开放包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态度,将凤庆人的热情,凤庆人的知书识礼彰显得淋漓尽致。

(四)和

和——心平德和、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1.心平德和、和平共处

凤庆人与人相处以和为贵,心情的平静,德行修养的平和是滇红茶人应具备的心境。凤庆滇红茶作为邦交的信使,向世人传递的一定是我们国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只有和平共处我们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才能睦邻友邦。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滇红茶源自“和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世界的和平,滇红茶因战乱而诞生,每一杯滇红茶承载着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对独立自由的尊重,因此滇红茶的历史已经将“和平”作为它的血液,流淌在八十多年传承血脉中。

2.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从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原因分析来看,一个地方要发展,一定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真正的发展。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是滇红茶茶道精神的主流,滇红茶原本就是健康饮品,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只有注重社会一切事物的和谐,才能让滇红茶走得更为久远,滇红茶百年文化才能成为梦想。根据凤庆县总林长令(2022)第1号文通知要求,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和谐,深度融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滇红茶百年基业才能顺利传承,且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滇红茶道“博、韧、礼、和”是将滇红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进程,加入了凤庆人文地理文化,以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姿态进行凝练,滇红茶道精神是滇红八十多年历史长河的缩影。也是对八十多年为滇红茶发展传承作出贡献的人们进行缅怀,滇红茶是爱国茶,是抗战茶,是中国古老茶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绽放的幸福之花。

二、滇红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礼仪之邦,我国的茶文化更是将礼仪、品茶、问道相结合,茶叶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叶和茶文化是相伴相生的,时间赋予了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一直到现代,中国茶文化已经随着国家的繁荣而呈现百花齐放的春景,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与茶的故事。

滇红茶诞生于世界滇红之乡凤庆,地处澜沧江流域,因为世界现存的野生大茶树及群落均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所以我们说澜沧江中下游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地处澜沧江下游的凤庆是茶树发源的中心地带之一,凤庆高山云雾出好茶,滇红茶诞生在凤庆,从它的诞生背景,从它的发展历程,凝练出滇红茶的文化为“实业救国”、“实业报国”、“实业建国”“实业强国”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业救国

滇红茶1938年秋成功创制,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建立的初期至1949年解放前夕,整整十年,滇红茶文化饱含着凤庆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积极争取国家和人民独立自主的“爱国”文化,在那水深火热的年代,凤庆人民在冯绍裘、吴国英等老一辈滇红人的带领下,在国家危难,在匪患丛生,在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在交通极为落后的情况下,用赤忱之心为国家的抗战付出了凤庆人民的辛勤汗水,将凤庆人的鲜血染入五星红旗,那个时候的滇红茶承载着革命的使命,用滇红茶换回外汇,支援国家抗战,因此滇红的红色文化印上了“实业救国”的专属印记。

(二)实业报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翻开了滇红茶文化发展崭新的一页, 1952年中茶公司祁增培指导红茶生产技术,组织了120余人的红茶技术推广大队,深入村寨推广滇红茶制茶技术,发动群众垦复荒芜茶园,创办第一批初制茶所38个,形成了产、供、销为一条龙的厂、站合一的经营机制,通过十年的恢复,为滇红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50年代初期开始有序恢复生产起,通过十年的发展,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凤庆滇红茶享誉中外,换回外汇支援家乡建设,为凤庆乃至整个云南的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凤庆茶厂通过不断的发展,到1980年达240多个初制所,为凤庆茶厂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的基础建设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期间,滇红茶曾创下了“一吨茶叶换十吨钢”的美谈。1978年,全国知名茶叶专家,当代“茶圣”,全国政协常委吴觉农先生曾给云南省和凤庆茶厂来信,祝贺“滇红”碎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大部。在滇红茶蓬勃发展的三十多年,滇红茶完成了它的“实业报国”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滇红茶文化归结为“实业报国”精神。

(三)实业强国

1980年,杨仕宏厂长的积极推动下,凤庆县构建起了以“凤庆茶厂”为龙头的社会化茶叶服务体系,在全县范围内与乡、村初制所,集体茶园实行联营承包,从1985年开始发展壮大,到1996年底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服务,达到了扶持农村经济,巩固原料基地、推广滇红茶制作技艺的目的。凤庆茶厂还与县教育局共同创办了凤庆县茶叶技术学校,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技术人才。为凤庆滇红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为凤庆县脱贫攻坚行动提供了人才支撑、茶园基地、茶叶生产设备等基础保障工作。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作为世界滇红之乡的凤庆,滇红茶产业是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是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县有84250户农户,34.75万人种植茶叶,茶园面积35.6万亩,毛茶产量3.71万吨,其中:滇红红毛茶2.31万吨(滇红功夫红茶1.95万吨、滇红CTC红碎茶0.36万吨),当年滇红茶产量占全县62.26%,全县实现茶业总产值53.02亿元,滇红茶产值近30多亿元,滇红茶为茶农人均增收0.86万元。国家十三五规划发起了全国脱贫攻坚的总号角,201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凤庆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比全国全面脱贫提前了整整一年。这一时期,滇红茶产业又为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这一时期,滇红茶文化又加入了“实业强国”的内容。

(四)实业兴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凤庆滇红茶产业又是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2021年凤庆县以地方产业发展中心为主导,牵头成立了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从全产业链构思发展滇红茶产业,按照《临沧市古树茶保护条例》规定加强古树茶保护。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高,让滇红茶产业真正成为凤庆的绿色产叶、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象产业、优势产业,有力助推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产业兴国,人才兴企,只有多元化培养人才,推进“滇红人力第一资源”建设。加强校企、企企合作联动,充分利用合作院校师资,依托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首席技师及各高校专家工作站在凤庆落土,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主要抓手,以赛代训、以工代训、师徒传帮带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措施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凤庆滇红茶产业振兴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凤庆乡村振兴,滇红茶产业是大文章,只有从文化领域,深挖滇红茶红色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现代滇红茶产业文化,未来滇红将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展示乡村振兴新文章。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凤庆县只有把凤庆滇红茶产业发展好,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突出有机、绿色优势,按照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做强“绿色食品牌”的思路,深度开发茶旅文化,力争把“凤庆滇红茶”品牌真正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品牌,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发展,滇红茶作为“实业兴国”的支撑载体,写好滇红茶产业振兴发展大文章。

三、滇红茶文化当前的瓶颈及发展建言

祖国西南边陲的凤庆县,是国家良种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是享誉海内外“滇红”名茶的诞生地和原产地,凤庆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茶事兴盛,茶人遍于民间,全县38万人,有34万茶人,从凤庆红茶城到滇红古镇,临街诸多茶铺,从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到老凤庆茶厂,细数诸多茶厂。且从1991年起,凤庆县政府每年都要主办一届“中国.凤庆茶叶节”,每一年从政府职能部门到各大茶企,都要精心准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诸多文人墨客齐聚凤庆,留下了很多凝聚滇红荟萃的文化精品。滇红茶文化呈现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象。

(一)滇红茶文化当前的瓶颈

但是近年来,滇红茶文化发展整体不尽人意,用现任凤庆县县委书记陈礼军同志的话说“滇红闻名遐迩,在茶叶爱好者中耳熟能详。但长期以来,滇红茶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相对于“抗战茶”、“偿债茶”的历史荣光更是汗颜” 。产业兴,文化盛,产业链出问题,那么文化发展一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纵观凤庆滇红茶文化历史,再默默研讨凤庆滇红茶文化的现在,问题还真是错综复杂,用一个“乱”字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我曾到滇红古镇、红茶城走访,对于滇红茶的诞生历史众说纷纭,作为凤庆滇红茶的原产地真正让人汗颜,有人说“滇红茶诞生于安石村”,有人说“滇红茶诞生于后山”,其实细读冯老的《滇红史略》,明确描述了滇红茶的诞生地“我到顺宁第二天即商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样品,以观察其品质的优劣,找出问题之所在”。但是现在的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竟然移花接木,并大肆宣传,将原本简明扼要的传承故事讲出了很多版本,我也采访了很多到凤庆旅游的茶客,针对这个问题,他们怎么看,他们说“滇红茶诞生地都搞不清楚,我们也不敢贸然评论,但是购买茶的话,我宁愿贵一点也要选择知名厂家的”,由此可见,移花接木的宣传,虽然文案很美,但是大多消费者还是理智的,这样对于茶企文化建设一点好处都没有,还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就已经被贴上虚假的标签,这样与茶商挖空心思的文化嫁接背道而驰,但还有很多人不清醒。

对于“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文化宣传更是一团乱麻,比如说到“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大多数人了解的只是初制技术,以为学会滇红茶的初制就掌握了滇红茶传统技艺,以偏概全的宣传,从而忽略了精制技术、拼配技术、质量控制、仓储技术,其实滇红茶制作技艺的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环节的传承都不完整。这也就是云南滇红集团出产的产品与市场上出产的产品质量差异最本质的原因。滇红茶文化的乱象,让凤庆滇红茶产业链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滇红茶文化发展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包含云南滇红集团在内的规上企业,宣传更多的倾注于“滇红茶”的过去,滇红茶的辉煌历史,滇红茶的爱国情怀,一直是我们传承在基因里的,但是滇红茶也是发展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文化也是值得我们深挖、宣传,引导主流“滇红茶文化”,这方面我觉得近年来政府的扶持力度明显是不足的。

(二)滇红茶文化发展建议

政府指导,文化引流,市场主导,品质维稳,是滇红茶传承发展唯一的途径。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发扬,一定要追本溯源,原原本本讲好滇红历史文化,从滇红茶诞生地及滇红茶诞生过程开始,讲好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滇红文化,认真学好“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五个方面,才能将党和国家对滇红茶的至高褒扬,传至百年。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讲好滇红文化。

1.政府唱响主旋律,画好同心圆

凤庆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县”为中心,督促凤庆县地方产业发展中心以滇红历史文化宣传为半径,以“凤庆县滇红茶产业联盟”准入为载体,推动凤庆滇红茶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宣传《滇红史略》,做到滇红历史耳熟能详,无论是党政要员还是普通黎明百姓讲述的滇红诞生故事有且只有一个,彻底解决滇红茶历史文化乱象的问题。同时鼓励各企业写好自己的创业故事,讲好当代滇红茶文化精神。

2.规上企业引领,完整传承非遗技艺

完整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工艺文化,“初制技术、精制技术、拼配技术、质量控制、仓储技术”传承传统,不断章取义,不是以偏概全,学好做好五个方面的传承学习,以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饮茶为宗旨,改进工艺,书写新时代的工艺文化,续写滇红茶的百年故事,一杯滇红茶喝百年,“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发扬至百年才能落到实处。

3.突显匠心精神,讲好当代滇红故事

滇红茶文化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那么无论是规上企业,还是家庭作坊,都是滇红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匠心做茶,凤庆滇红茶量好”是一切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我们将滇红茶匠心精神浓缩在每一杯的茶汤里,滇红茶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满园春花齐绽放的美景,因此滇红茶文化的传承发扬靠的是每一个滇红茶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讲好滇红故事,滇红的未来才能大有可为。

凤庆滇红茶从1938年试制成功至今,历经八十余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积淀了历代滇红茶人的心血,蕴育了丰富的滇红文化,在传承和创新的征途中铸造了不可磨灭的品牌价值。只有保护好凤庆滇红茶独一无二的产地价值、秉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发扬好品牌和文化价值、丰富和完善品鉴及冲泡技艺、深挖滇红茶健康价值。立足凤庆资源,以“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为重要载体,以茶文化艺术节和地域特色茶文化茶历史,借助中国临沧红茶节等重大活动平台,持续宣传和推介“凤庆滇红茶”,传承“博、韧、礼、和”凤庆茶道精神,繁荣凤茶文化,擦亮云茶金字牌,书写凤庆乡村振兴大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滇红”力量。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