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国兴的“精神”看海上风华丨Maritime Glamour《一》

作者:杨成林 蒋荣生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    2023-01-16 11:14:41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吴雪菲 特约记者 莫应香 俞可丰 王胜 刘宝昌 黄建春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中国文化报道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客座研究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造型课程顾问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兼陶艺专委会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

《龙华钟鼓》

       蒋国兴的壁画,正是满怀了对建设者的崇敬,选择紫砂材料作为壁画寓意的载体,选择上海地铁成熟技术的盾构法(Shield-drivenmethod)作为壁画载体的寓意。

       深藏山腹数百米深的紫砂泥,隐含在岩层的甲泥中,紫褐的甲泥色同穿山甲而得名。紫泥隐含在甲泥的夹层中,称岩中岩;紫泥还有夹层,夹着绿泥,也即泥中泥。本山绿泥最珍贵,只是紫泥与紫泥夹层中一条数厘米乃至十数厘米的岩层,珍贵地被覆着珍藏其中。紫泥,雕塑成形,经过1180度高温的烧结,又回到地底下,以物质材料上的珍贵,比喻象征地铁隧道开掘人的精神,象征着如“盾”一般护卫着地下空间通道。紫砂壁画长近6米,高只225米,地下空间限定局促,也显示其得之不易。壁画紫砂呈色主体为赭红,还有少量米黄。没有用绿泥,是绿泥太稀少,现在一般只能在器表作为涂饰材料。如果可以比附,在这个地下空间里。紫泥之间也可以有绿泥,开通了的空间,地铁载来送往的都市真正主人,就是本山绿泥——这座城市最可珍贵的生命。在感叹地铁每天600万人次巨大的运营能力的时候,更该感慨的是每天经由地铁,为都市的繁荣奔赴工作岗位的数百万普通市民。从来都是行色匆匆,然后立定车厢,低眉垂眼目不斜视一站个把小时成为每日必修功课,只要能赶上,只要能轻松站下,即能满足,安之若素。

《身如彩翼双飞舞》

       喻体的盾构机(TunnelBoringMachine),就如穿山甲,这个穿山甲的腹内是空的,如同一个壶体,借助盾构机的大到5米直径壶体的被覆,在实心的地下掏出相应的空间,艰难地一点一点延伸这个空间,直到今天的400多公里。两年后的2012年,即使按照现有计划的567公里目标,这座城市的地下空间,在我们的脚底下,每天以200多米的速度在拓展。

       一次事故,将地铁设计建设者,经历的艰辛危险,付出的聪明才智的历史功绩凸显出来,使乘凉的人认知种树的过程。敬畏自然,尊重人自身,提高生存生活的质量,在这个过程,取得环境生态动态平衡的经验与认知,尽力提高调控手段。

《素石颂》

       《盾》壁画的意义在于“共享的环境表现提供了象征与集体记忆的社会沟通基础,公共的都市意象也是社会互动所必须。”设计这样的一幅壁画,因为这是一个城市的记忆,这种“记忆的重复叠加,会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belnoging)”,置身这个场所,心理得到稳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受,这样公共场所,将向真正的公共空间转化。

       地铁空间,相比于地面非常规,缺的是光,必须人工照明,多出来的是声音,看不见的声波,冲撞反射,在这个空间会被放大,被强烈感知,不仅是人声还有机器的轰鸣,机车运动都会在空间轰鸣,快速运动还会产生活塞效应(pistoneffect),不仅对心理,根本还在对人的生理产生很大的压迫而不舒适。所以对地下空间的设计,从来重视,而实际效果,也是逐渐在完善的,从地铁的运行安全保障,方便乘客的行走活动,还有就是环境的认知,包括时空指示性的导引,人在其中的舒适感,心理安全感,特殊空间中的认同感等等。设计师们的竭力投入,都可以从逐年甚至逐月的改善变化中看到。

《走向未来》

       陶瓷在上海地下公共空间作为装饰与被覆材料,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对于物理环境构筑还是情感心理,温良敦厚的暖褐色,有脚踏实地的心理暗示,亲和的粒质触感,与人不隔膜,且折光漫反射好,有光不耀眼,微光便闪烁,而且色泽天然易得。导热较之石材要慢,金属材料更不能与之相比,在相对高温的地下空间,陶瓷的绝缘阻热,耐酸耐碱防腐蚀,稳定性好无有毒气体释放,经过相应处理,可达成任何级别的反射音吸音的效果。有无限之利,而无一害。现在陶瓷作为功能性被覆材料多而装饰设计少,或者,作为装饰甚至艺术表现间营造作品,还没有来得及释放它本身就具有的功能设施的潜能。

《氿光曲》

       以地下为主的地铁轨道空间,可以说是上海都市公共可达性最高之地,已经具有城市公共意象(urbanpublicimage)的意义。“似乎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一个由许多人意象符合而成的公众意象,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公共意象”。几百万人进进出出的公共场所的重要可想而知,几百万人在这个空间的观感沉淀下来的记忆,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相比这每天的600万人次,上海酒店,加上三星级也只有6万人的容量,五星级的,不足2万,影院不足100家,其中不乏有剧场兼任,纯粹的剧场是数的过来的几个。好在我们这个民族在经济发展到今天,开始着手使广大公众受益的图书馆博物馆。上海将建100座各类博物馆,也即将目标定在了20万人口一座的国际标准上,蒋国兴们能够施展才能与理想,做出贡献的同时,推动社会观念进步,推动艺术评价体系的完善,给属于时代产物的公共艺术应有的社会评价与真正的研究。

《梁祝情》

       蒋国兴承接公共艺术项目,给自己定下三条:做别人不能做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不想做的。如不敢做的世博酒店的系列陶瓷设计,泛彩陶画设计创意,非专业精深的优秀团队,异想天开的不断尝试,确实不能做;如不能做的东方艺术中心陶瓷壁挂,就飘渺的一个臆想,一万多平方米面积的巨型壁饰,灵感凝聚为一个一个点,方中带圆即古朴又新锐的一个点,小一点,大一点,分形4种规格,重复它14万次,张载在壁,垂帘广厦。如不想做的地铁4号线的壁画,一次事故,一次教训的表象,成千上万的城市建设者在其中的艰辛付出,智慧与才能,汗水与鲜血,有都市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出行的便捷。超越人所不想,入境界;穿越人所不敢,凭胆识;跨越人所不能,精技艺。定法三章追求的是:不计得失,精益求精,创意创新。蒋国兴一直强调: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失败中总结经验,挫折中继续努力,我从来不绝望,人要有信心,有这种勇气做任何的事情,只要认准了坚持去做,总会成功的。怕就怕半途而废。地铁壁画创作目标对象与壁画创意者同气相求,两相呼应,显形定格。创造场所精神,不是赋予场所以精神,而是以艺术的手段,将这个场所的本质,内在生命,形象化,展现出来。

——张孟常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