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悸动

作者:李任霖 杨成林    来源:环球在线中心    2024-01-28 08:54:45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寇英鑫 莫应香 李欣一 王胜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一种味道,满目沧桑是一种味道,踏雪寻梅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同样妙趣横生。味道吃进胃里便成了乡愁,刻在心上便成了解不开的结,落到笔上便成了风格。在这些味道里,最令我沉醉其中的是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

       闲来无事,沐浴在一束束暖阳下,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手中捧着一弯渡船与一丝静谧,随淡淡的墨香与古朴的旋律映入我的眼帘。我悉心感受着那湘间的人情与美好,这些白玉映沙的文字撩拨着我内心的湘间河畔。

      由于沈从文先生独特的成长环境与浓厚的思乡情结,他的《湘行散记》同样是写景,却带有一种流水空明,神而明之又质朴得宜的韵味。读此书,映在我脑海中的是绵延的沅水,沅水上常年溯游的小船,与船上淳朴的人。《湘行散记》构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如诗如画,拥有醇厚的民风民俗,熙来攘往,但在“一堆长长的日子里”逐渐走向了水灾、饥荒。“连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带了点白雪,河水皆清明如玉”这是湘西的雪景;“红红的火焰”和“墨绿的青山”这是湘西的色彩。湘西带给我无数的美好与怅惘,使我随着那潺潺流水,细细思念,点点星光感受那里质朴的民风与深厚的文化韵味。

      我曾无数次的捧起这本书,每次阅读后的感受都是些许不同的。从沉醉于如画美景,如梦民情到宁静故乡不再的些许惆怅,从向往恬静无忧的生活渐渐触着了痛惜与悲悯,从优美诗意的享受到隐隐挥之不去的忧伤。湘西是桃花源,又不再是桃花源。有劳苦大众毫无尊严却又富有生命力的抗争,有文明的无知守旧与堕落的开放,有对爱与美的追求和终将幻灭的绝望。我愈发感受到了作者对尖锐民族问题和矛盾的反思,但同时也看到了湘西之美,人性之美,甚至于生命之美。《湘行散记》在这些美的交叠下,更加耐人寻味。

      暑期,我行至湘西旅游,晨起在风雨桥上,看拢在细雾中的凤凰城,黄昏在吊脚楼台听雨,在窗边枕风眠。静谧美好,恍如进入到了书中。飘香的米豆腐,苗家少女不染心事的笑声,云霞弥漫,瀑布随风漫卷轻荡,似烟如云,宛若鲜活的诗。在纵横的街巷中行走,我仿佛嗅到了一阵阵墨香,依山傍水而建的“空中阁楼”拾阶而上,飞檐翘角落于青绿之江。这,难道不是书中之景吗?然而,这里的湘西却又于书中不同。蜿蜒水道两旁错落有致的几间铺子到夜晚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这里的湘西,虽少了书中的静谧,却增添了不少烟火气。但在这漫漫岁月中,不曾改变的,便是这湘西淳朴的民风与一个个美好的生命,身处于湘西之中,还是这般舒逸盎然。

      《湘行散记》不仅仅使我的灵魂得到洗涤,还使我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感受到了人性之美。它不是游玩赏风,不是随路小记,不是山水笔录,而是一段历史,是一条大河。沈从文先生通过对湘西风貌的刻画和对如今物是人非,物非人是的描写,还原了湘西原本的历史厚重感。文字间揽括了多情的山水,多情的回忆,更揽括了“春天再来”的惶恐,使我在墨香中沉醉。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