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遵义医科大学“医路黔歌·侗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青春宣讲民族魂·实践赋能侗寨兴”为主题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肇兴侗寨、高屯镇社区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紧扣“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运用“医+N”模式,在侗乡热土上留下了一串串温暖而热烈的青春足迹。
“医”路守护,健康服务暖人心。实践团将医学专业所长精准对接侗乡需求。深入走访肇兴侗寨、高屯镇社区的20余户困难家庭,队员们俯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测量血压、听诊心肺,细致检查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耐心指导用药。在集中义诊点,队员们熟练操作仪器为近百名村民检测血压和血糖,发现一位大爷血压偏高后,立即安抚其情绪,清晰讲解日常饮食、运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并送上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
针对侗寨儿童,实践团开设了互动式急救课堂。通过逼真的情景模拟,演示了溺水救援步骤;在手把手指导下,孩子们轮流在模型上规范练习心肺复苏按压手法。
匠心传承,指尖生花染乡情。团队走进省级非遗蓝靛靛染传承人陆勇妹的工作坊。成员们凝神聆听陆老师讲解,小心握起特制蜡刀,蘸取滚烫的蜂蜡,在洁白的土布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籽、铜鼓等图案。随后,他们将画布小心翼翼浸入深邃的蓝靛染缸,历经8小时反复浸染、氧化、漂洗,最终呈现出三幅凝结心血的原创蜡染作品。
成员李明鑫抚摸着成品感叹:“指尖的每一次落笔都感受到传承的重量,蓝靛的每一次浸染都像是民族文化的交融。”陆勇妹分享的创业故事,更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致富“指尖经济”的艰辛与智慧。
霓裳共舞,同心唱响民族韵。肇兴侗寨信团鼓楼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汇演点燃了侗乡之夜。实践团成员们身着绚丽的侗族、苗族、布依族等服饰,踏着民族音乐节拍自信走秀,展示服饰之美。整齐划一的“爱我中华”手势舞和柔和舒展的八段锦养生功法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自发加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在“民族团结故事汇”环节,成员们用流利的侗语、苗语和汉语,深情讲述了红军长征过侗乡、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一位侗族老奶奶听着熟悉的乡音,眼中泛起泪光,动情地说:“这些故事讲得好啊,让我们记起各民族本就是一家人!”
云端助农,青春力量拓销路。为实实在在助农增收,7月13日至14日,实践团成员化身“乡村推荐官”,在侗寨鼓楼下、染坊旁、茶园间架起直播设备,开展了三场充满侗乡风情的直播。主播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侗家特色油茶的醇厚制作工艺、传统腌鱼的独特风味、非遗蜡染的精湛技艺以及高山白茶的清香怡人。
“大家看,这款油茶是我们阿婆用古法炒制的,香气扑鼻,暖胃又养生!”直播画面巧妙穿插侗寨的鼓楼花桥、梯田云海,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互动。单场直播最高点赞量达24.8万次,三场直播累计获赞超35.7万次,总曝光人数突破1.1万人次,有效为侗乡特色产品打开了线上新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