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支撑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昆明市科技局解读近期重要科技创新政策会议在昆明举召开

作者:王薇 张怡 杨成林    来源:昆明市科技局 昆明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2-11-21 08:52:45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吴雪菲 邱琬婷 黄建春 特约记者 王胜 刘宝昌李俊江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11月18日,昆明市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局长刀福东,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思华分别解读了近期发布的《昆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昆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两项重要科技创新政策。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燕主持发布会,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规划指标具体情况,市场主体培育、认定具体扶持政策等内容。

科技工作

有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市科技局局长刀福东介绍,经过近四年调查研究和编制论证,2022914日,《昆明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总要求,突出功能区划、汇聚资源、培育产业、增添动能等关键要素,为全市未来五年科技工作描绘了“路线图”和“施工图”。与以往的五年科技规划相比,此次规划的特点体现在奋斗目标的高度、功能定位的精度、发展布局的广度、任务部署的力度四个方面。

     《规划》从创新能力、创新要素、创新支撑产业、成果转移转化和国际影响力五个维度设置了14项量化指标。其中提出,2025年,昆明将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国际竞争力加速提升,深度融入国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对接上位规划、结合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等具体内容,设置了14项量化指标,从创新能力、创新要素、创新支撑产业、成果转移转化和国际影响力五个维度设定了有高度的奋斗目标。

       功能定位上,《规划》立足昆明科技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现实条件和省情市情,找准了昆明科技创新工作的功能定位。将发挥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独特优势,依托“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成为西部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布局上,《规划》以“核心引领、示范带动、协同联动、辐射扩散”为主要思路,根据全市科技创新的现实发展基础条件,构建了“一核三区”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科技创新核心区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以及云南滇中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形成以“6+3”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核心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包括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石林县、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科技创新联动区链接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实现联动发展,构筑昆明科技更加广泛的“朋友圈”。

       刀福东表示,此次规划强化需求导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其中,把握了“双循环”发展战略机遇;加强创新主体建设;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

17条措施

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思华介绍了《昆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特色亮点。该《措施》结合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试点工作的落地实施,旨在针对昆明特色,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以强链、补链、延链助力昆明高质量发展。内容涵盖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格局、成果转化、创新策源和科技合作等科技创新的主要方面。

        《措施》提出,要优化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对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给予高额建设引导经费,对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都给予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着力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高质量、高能级、高贡献度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经费不设上限。

        创新主体激发上,完善创新主体阶梯式培育,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规下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对经认定的昆明市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按规定一次性给予3万元—5万元奖补,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每家企业给予5万元奖补。对在省级以上科技部门(含省级)组织开展的国际双创大赛中获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万元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星创天地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奖补。

       根据《措施》,全市将建设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生态圈,围绕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化3大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建设从高校院所研发端到成果转化产业端的闭环生态圈。打造滇中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以昆明为核心的“昆曲玉楚红”滇中协同创新共同体,将在昆企事业单位牵头、在滇中区域内形成的重大创新产业引领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库,通过省市协商,共同予以支持。

       《措施》明确将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新功能。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建设功能齐全的高水平技术市场、培养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技术经理人等方式,加速科技服务资源聚集和优化配置。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并按政策给予资金支持。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