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梦 劳动美 创新理论我来讲”主题系列线上展

作者:孙浩 李由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总工会    时间:2023-01-04 18:44:22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吴雪菲 特约记者 俞可丰 王胜 刘宝昌 黄建春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新闻焦点报道 

中国梦·劳动美

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

       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全州涌现出了许多大家熟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学习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充分用好典型引路法,进一步讲好西双版纳故事。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科学普及宣讲员(讲解员)志愿服务,西双版纳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部分社科普及宣讲员(讲解员),通过讲述精彩感人的理论实践故事,进一步推动社科理论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学习。

       每一个故事,都是社科普及宣讲员(讲解员)亲历、亲闻、亲见。每一个故事,都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一段话或某一个重要理论展开。努力通过讲述的形式,以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把理论具象化、故事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入月:我的傣族“干妈”—— 依波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0227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在丰富多采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我人生旅程中,有一颗朴实无华的“石榴籽”,我的傣族干妈——依波香,用她最为纯粹的真、善、美,为我诠释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含义。

       二十多年前,父亲在中老边境某边防连服役。由于整日忙于军务,妈妈随军后经常带我到连队旁边一个傣家村寨玩耍。那时,我刚满5岁。一天,我与寨子小朋友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位大妈垂着刚洗过的一袭长发站在阳台上,在午后阳光侧影中,与傣楼、椰子树和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绝美图画。她微笑着,招呼我们上楼。“姑娘,来,大妈给你好吃的!”,随即提出来的篮子里,装满了香蕉、菠萝、花生、杨桃……,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我脱口而出:“大妈”。

“不,这么乖巧小姑娘,就叫我干妈吧!”

“干妈?比大妈更好?”我似懂非懂。

       “桑各哩!(傣语:什么都好),比妈妈还好!”干妈笑着接过话。

       从此,我便拥有了一个傣族名字——依燕叫。傣语意思是一生吉祥、幸福,无论远行何方,都会想家、回家!而这里,也永远成为了我们这个戍边家庭的新家。

       以后的日子里,每逢傣家泼水节、瑶家盘王节、哈尼秋千节,干妈要么在家里款待乡亲,要么带着我前往送去祝福,与各民族一道载歌载舞、互道幸福吉祥。无论到了哪家,干妈始终微笑着,总是忙忙碌碌地与主人一起干着家务活儿。对老人呵护、对孩子温柔体贴,只有年龄的不同,没有民族的区分。这让我,对各民族不分彼此,各族人民一家亲,有了越来越深的感受。西双版纳边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推动了边防巩固、边疆稳定、边民富裕。

       随着工作的变动,我到寨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关于干妈寨子里变化的消息始终不绝于耳。前不久,我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勐腊县勐伴镇勐伴城子村委会。步入熟悉的村寨,所发生的变化依然令人震惊。穿村而过的宽敞水泥路边,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家家户户拆除原来的围墙,种上了各类花卉,藤蔓绕行其间。傣楼下,早已不使用的农俱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干妈说:我们不能忘本,这些虽然用不上了,但是还是舍不得丢。外地人,对这些还更感兴趣。现在,这里搞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村寨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像二十年前一样,干妈仍然喜欢时不时地站在傣楼的阳台上,依然温柔地微笑看着我们——上午九点钟的太阳,把干妈照耀得仍然活力四射,只是几根白发那么显眼。我知道,在无数的日子里,她一定站在这里,一次一次地盼望着她的“依燕叫”出现。

       我赶紧牵着五岁的女儿拾级而上——“快叫外婆!”女儿乖巧地叫着外婆,眼睛直直地望着外婆——我的干妈温柔地、百般疼爱地抱起女儿说:“一个活脱脱的小依燕叫哟!”

看着干妈从骨子里发出的怜爱之情,我双目湿润,感慨。无论时隔多久,都要记住我的名字,无论远行何方,都会想家、回家,这里永远都是我们的家!

       我的傣族干妈——依波香,始终以自己一席之地,以骨子里的善良,把各族人民像亲人一样黏合起来,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相互支撑、相濡以沫,把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嘱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