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发现 全域旅游让贵州气质更好颜值更高

作者:    来源:    2017-08-09 11:17:29
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每当夜幕降临,贵州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人流涌动,侗歌悠扬,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侗寨体验侗族文化、品尝侗家美食。依靠梵净山的“磁力”,铜仁市寨沙侗寨变得更加富美,全寨40余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2016年户均毛收入10万元左右。侗寨6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旅游人、户户都吃旅游饭。

寨沙侗寨因旅游而富、因旅游而美,仅仅是贵州以全域旅游为核心、推动旅游精准扶贫、让山乡人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一个案例。

清爽的气候、奇特的山水、多彩的人文、优质的服务,吸引着世界游客一路向黔游。贵州顺势扬帆,起航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式增长。

谈起贵州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果,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三旗说,“全域旅游让山水贵州气质更好、颜值更高,为建设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位推动全省一盘棋

贵州全域皆是山,一山一景,素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

从2006年开始,贵州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助推一方发展、保护一方青山绿水,让外界对贵州有了全新的认识,促使全省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旅游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9.5%以上,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贵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贵州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新形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把贵州打造成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要实现从单一景点向全域皆景、皆可游,全域旅游怎么抓?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层给出了答案:高位推动,全省一盘棋。

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地调研指导山地旅游发展,多次组织召开全省旅游业发展工作会,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懂旅游、亲自抓旅游,成为抓旅游、管旅游的行家。省长担任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了强化组织协调、资源利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用地支撑、监督考核六大支撑措施。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指导旅游发展的频率在贵州史无前例。”李三旗说,“高位推动让全省上下形成了‘全省一棋盘、上下一条心’,共同作全域旅游大文章,齐心协力建设山地旅游大省的良好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贵州全域旅游发展高位推动掷地有声。

——各市州把全域旅游纳入“一把手工程”,党政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旅游工作,谋划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帮助旅游部门解决实际困难。

——各市(州、县)将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强市”“旅游兴县”“旅游富民”呼之欲出。

——9个市州、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参照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的做法,市(州、县)政府负责人担任组长,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

——9个市州旅游行政部门实现局改委,部分旅游行政部门已列入政府组成部门。

——2016年3月31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旅游条例修正案》明确要求,省及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和旅游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

随着一项又一项制度法规的出台,贵州实现了“一套本子、一个班子、一个盘子、一条路子、一条链子”抓旅游、谋旅游的新格局。

全景打造全域目的地

今年6月7日至6月14日,三位旅行家——来自美国的中美、意大利的杨力以及罗马尼亚的伟华在贵州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贵州清爽的空气让人适爽,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处处是景,都值得慢享慢游。”

国外游客的点赞,是贵州在全域旅游建设中着力“全景打造、全省皆是游”的最好佐证。

在全域旅游建设中,贵州以100个景区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旅游+”行动;打造全域旅游的华丽升级版,一幅幅“山为径”的发展腾飞画卷在贵州大地上徐徐拉开。

截至今年5月底,100个景区分别主打红色旅游、休闲游、生态游、民俗游、创意游、乡村游、文化生态游、户外休闲游、湖滨旅游、健康养生游、户外运动旅游、露营度假游等20多种业态。

一批世界级的新兴景区群星般涌现,平塘天文小镇、梵净山、西江苗寨、百里杜鹃……丰富着贵州旅游的内容。

一批世界级的老牌景区深层次挖掘,黄果树、龙宫、遵义会议……重塑着贵州旅游的张力。

一批旅游资源大县实现了由景区向全域旅游的转变,赤水、荔波、雷山……代表着贵州旅游的新标签。

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星星之火,迅速在贵州大地上呈现燎原之势,奏响了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最强音。

全民共享实现精准扶贫

在贵安新区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内,一幅现代农业产业园嫁接观光旅游的壮丽景观,呈现在高峰镇狗场村的田园山地间。这片昔日属于一类贫困村的贫瘠土地,蜕变成今日熠熠生辉的新景象。

炎炎夏日,狗场村村民王丽芬正在园区大棚内,带着日光帽熟练地给植物浇水、除杂草。在这里工作,她不但能照顾家人,收入也更稳定。她说,村里许多人已经到园区内工作,这里成了他们就业的首选地。

如今,像王丽芬一样在当地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该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与合作社、农户建立“保底分红”利益共享机制,吸纳包括9户贫困户在内的30余人就地就业,用工8000余人次,农户变成了有租金、分股金、领佣金的产业工人。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走出了“请客进乡、农旅融合”的全域旅游精准扶贫新路子。新建、改造、提升了一大批村庄,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并推出一批以自然气候为吸引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民俗陶冶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依托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居、文化遗产,打造了雷山西江、平坝天龙屯堡、贵定音寨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全域旅游,需要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更要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李三旗说,贵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要充分运用旅游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优势,开展精准扶贫,让山乡人民通过旅游富起来。

贵州各地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借助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契机不断探索,诸如六盘水大河堡花海旅游区、盘县哒啦仙谷旅游区、毕节七星关区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园区、遵义新蒲新区现代高效农业旅游示范园区、赤水市金钗石斛示范园区、普定沙湾农业大观园旅游区等具有贵州农旅性质的旅游典范项目,找到了以“景区带村”和“能人带户”的旅游融合脱贫致富新路径。

据介绍,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超过3000个,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带动2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今年4月召开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了实施旅游经济倍增计划的重大战略部署。贵州将按照“国际化、生活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要求,实施旅游经济倍增计划,全面优化旅游供给结构,保持旅游业高效、高品、高质增长的“井喷”势头,建设内陆开放型的“国际山地旅游区”。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