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邻,形同覆碗、径流四溢,泉源、河流极少,多为时令河,主、支流无明显区分,夏秋涨水,冬春断流,水资源十分匮乏,年降雨量少,是云南省有名的干坝子、老旱区,属全国全省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之一,民间素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挑水钩担响,火把节里栽黄秧;穷走夷方饿奔厂,多少尸骨抛远方,只有奶奶坟,没有老爹墓”的民谣,是祥云历史的真实写照,水是制约祥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祥云县历届县委、政府始终以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为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干水利建设,实现水利基础设施由“建国初期,全县有190万立方米的浑水海水库1座,其他小型坝塘2104件总库容178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7万亩”到现如今的“全县共建成中型水库近10座、小(一)型水库10余座、小(二)型水库300多座、小坝塘2000多件、水池3600多个、水窖47900多个、泵站260多处、机电井6400多眼、人力井48000多眼、防渗渠道4600多公里”的历史蜕变。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供水保证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全县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全县供水保障体系得到较大完善,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筑牢综合防御网,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祥云县境海拔高差悬殊,高峡谷地的地形地貌,干湿分明的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洪灾害常交错出现,旱灾多于洪灾,“干旱一大片,洪灾一条线”是境内旱洪灾害的真实写照。祥云水利建设发展史,其实就是治水兴水史,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的指引下,祥云加大水利投入,同时压实防汛责任,筑牢综合防御网,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实施了中河治理工程,切实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先后完成灾后薄弱环节162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安全运行能力得到提升;抓实防汛度汛,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三个责任人”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计划用水,合理调配水源。
科学应对水旱灾害,及时修编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加强抢险技术培训和演练;切实抓好水库防汛安全检查,深入开展汛前、汛中、汛末安全大检查和重点部位的经常性巡查工作;抓实防汛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做好防汛物资准备、预测预报预警和防汛抢险队伍建设;适时开展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检查,严格施工度汛方案、应急抢险预案和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密防范山洪地质灾害,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能力;强化防汛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农村兴,多措并举,关乎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民生水利进一步得到夯实,水利发展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培育、防御自然灾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