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创新模式等为载体,全领域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项目聚焦,推动山、林、草等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多角度推进产业链条向集约化升级,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源,全面提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赋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发展,增强了群众的生态福祉。
活化农村生态资源,核桃产业长足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域山区、半山区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目前,全县核桃面积达67万亩,核桃年产量达9200吨,产值2.76亿元。随着核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核桃经营加工业蓬勃发展,在积极建设核桃基地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核桃加工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交易市场,确保发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核桃种植,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有核桃初级产品加工企业5个、个体加工户58户,主要以加工核桃仁初级产品为主,年收购加工核桃5000吨,产值1.9亿元,逐渐形成米甸镇、刘厂镇两个核桃加工交易市场, 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福建以及韩国等地,核桃加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核桃产业的稳健发展。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林下中药材种植提质增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农对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不断向林地要效益,因地制宜地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种植规模上万亩,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充分保护利用了林下资源,使林下效益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调节了季节性的生产劳动,增加了个人经济收入,拓宽了改善提升林农生活水平、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
守护绿水青山,野生菌资源开发卓有成效。围绕推动“两山”价值高效转化的总体目标,建立系统完善、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覆盖生态资源收储、交易、经营等各环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导、效益推动”为载体,创新驱动,转方式、调结构,采取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基地建设、加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新兴市场等举措,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