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直播: 六个新跨越,红河新辉煌!

作者:赵嘉 李婵娟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2-07-18 20:33:50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邱琬婷 特约记者 王胜 杨丽萍 李俊江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新闻头条报道 

       7月18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东进两广、西通缅老
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
区位独特、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生态良好

十年来
红河州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跨越
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昂首阔步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蒙自城区 胡艳辉 摄 
红河州这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体现为“六个新跨越”

聚力高质量发展,兴产业强支撑

实力红河实现新跨越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5+6”现代产业体系,红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争先跨越。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4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42.12亿元,年均增长9.9%,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现代工业绿色崛起。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747.72亿元。有色金属、烟草、能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云锡锡冶炼、红河卷烟厂退城入园,云锡矿业连续16年领跑世界锡生产企业,锡产销量在国内市场占50%、国际上占25%。电子信息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升,占24.9%。聚焦落实省委“六个大抓”要求,大力推行“链长制”,全力打造绿色铝及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9个百亿级产业链,积极引进魏桥集团等上下游企业入驻红河,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着力打造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蒙自市草坝现代农业基地 胡艳辉 摄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区”串珠成带,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建成开远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水县入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蒙自、开远、绿春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花卉从种苗到销售全产业链培育、“七彩云菊”惊艳绽放,石屏豆制品年产值达42.5亿元、小豆腐正在做成大产业,加快打造以蓝莓为主的全球最大小浆果基地,红河高原特色农产品种类多、规模大、品质优、早熟反季天天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梯田文化旅游节 胡艳辉 摄


文旅融合全域升级。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谋划建设滇南旅游文化经济带,加快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弥勒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文旅品牌,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和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唯美画卷徐徐展开,“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更加响亮。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98万人次、590亿元,分别增长3.6倍、5.7倍。

聚力民族团结进步,战脱贫奔小康

和谐红河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红河州永恒的工作主题,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州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58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置新业”,18.86万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安居房,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困扰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千万党员干部群众用激情和汗水书写了脱贫攻坚战的红河故事。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专项行动等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共同签订并深入践行“新时代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全州“一圈两带三盟百点”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格局逐渐形成,“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根基不断夯实,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屏边、弥勒、石屏、河口4县市相继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省率先推进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改革,《哈尼古歌》《诺玛阿美》《流芳》等文艺精品在国内外舞台生动讲述红河故事,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金平县马鞍底乡瓦窑河新寨 李昆 摄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财政支出超七成用于民生领域,群众“七愁七盼”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就业优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192元、5807元提高到2021年的40930元、15039元。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深入实施,州一中、州职教园区等教育工程建成使用,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较2015年提高27%、19%、29%。健康红河行动深入实施,滇南中心医院等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金平县成为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红河州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4.6岁提高到2020年的77.3岁,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聚力城乡协调发展,优布局强基础

宜居红河实现新跨越

深入推进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统筹南北和城乡协调发展,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8.98%提高到2021年的48.7%。

 

“五大布局”加速形成。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协同,加快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的区域发展布局。蒙自、个旧、开远滇南中心城市乘“滇中崛起”之势,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内核引擎作用更加强劲。弥勒泸西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两翼”的牵引作用更加有力。南部6县GDP占全州总量提高3.3%,南北进一步协调发展。沿边地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助推器作用更加明显。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协调联动,廊带经济更加畅通。

梯田稻鱼丰收 龙俊 摄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5个县城和8个小镇入选全省“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红河城镇新画卷引人入胜。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建设,美丽乡村隽永乡愁韵味。


资料图


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坚持交通先行,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南岸,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4.8公里、达1108.3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新改建农村公路1.95万公里。云桂高铁穿境红河,“复兴号”动车开到国门城市河口,弥蒙高铁通车在即,红河蒙自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县县通高速、州府通高铁”目标实现在望、“南北通航空”稳步推进。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新增水库库容1.49亿立方米。能源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电力装机增加至720万千瓦,“十四五”末将达到1600万千瓦以上。“全光网州”工程加快推进,实现核心区域5G网络全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聚力绿色低碳发展,重生态强治理

绿美红河实现新跨越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决守护好红河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太平湖森林小镇 李昱廷 摄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尼梯田保护利用的谆谆嘱托,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治理,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云南“中华生物谷”重要基地和“滇南生物基因库”地位得到巩固。通道和面山绿化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卓有成效,植树造林1057万亩,建成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弥勒甸溪河湿地公园等15个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提高到2021年的57.8%,创建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推长办反馈问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7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革命性举措推进异龙湖等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精准实施能耗“双控”,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278.11万吨。统筹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大气联防联治,个旧、开远、蒙自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由2015年的86.3%、89.6%、94.6%上升到2021年的97.2%以上。


撒玛坝梯田云海 胡艳辉 摄


绿色底色全面厚植。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全州绿色能源装机占比提高1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12.6%,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广泛开展,13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屏边县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

聚力稳边固边兴边,抓开放促发展

开放红河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改革创新思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守边固边、富边兴边,红河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窗口”。

       资料图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 杨峥 摄


       沿边开放提挡加速。充分发挥红河区位、产业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59.1亿美元。红河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云南第一个综保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获批设立并加快建设,与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共同形成“五区联动”开放平台体系,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3个国家级口岸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监管不断优化,边民互市、通关便利化改革释放红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红河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承载货物运输的红河公路大桥口岸 河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力推进10大领域改革,实施改革事项1373项,完成1337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个旧、开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开远市、弥勒市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典型地区”。弥勒撤县设市,蒙自市在全省首创街道析置,个旧鸡街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举措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极简审批、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主动履约、挂包上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边疆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坚决扛起为国守边神圣职责,巩固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进一步筑牢。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扛牢压实“四方责任”,坚持不懈做到“五必查”“六必强”,深入开展“七大行动”,坚决守住疫情不输入的底线、不外传的红线、不反弹失控的高压线。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红河模式”,蒙自市荣获“全国长安杯”,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接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五星红旗在848公里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聚力全面从严治党,转作风提效能

红色红河实现新跨越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扛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依法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依章程履行职能,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群团组织架起连心桥,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全面推进,凝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石屏县党建脱贫双推进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促强边固防、促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


       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和一系列引智留才计划,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开展“担当实干、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和干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四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提升。


箐口梯田 胡艳辉 摄


在新的赶考路上
红河各族干部群众
将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
在大抓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
8个方面持续发力

力争到“十四五”末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200亿元
在建设绿色发展、沿边开放新高地
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
不断取得新进展
奋力开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更多详细内容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看发布会实录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