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亲戚也会讲我们缅甸话”

作者:杨立 董泽懋 李想 郑彬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德宏州融媒体中心 环球在线新闻中心    时间:2023-09-06 18:21:13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蒋荣生 夏万举特约记者 杨丽萍 罗珺 王胜 刘宝昌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9月1日,在瑞丽市工业园区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缅籍工人伦叶本莱正在员工活动室聆听一场宣讲,她和工友惊喜地发现:“这些中国亲戚,无论是消防员还是民警都会讲我们缅甸话,让我们感到好温暖、好亲切!”

       伦叶本莱聆听的是瑞丽市胞波国门宣讲队的一场消防安全主题宣讲。新冠疫情发生前,长期在瑞丽经商、就业的缅籍人士逾10万人,当前,临时居留在瑞丽的外籍人员还有4.9万余人。为了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健康生活知识、疾病预防、安全生产以及劳动技能,瑞丽市委宣传部于2017年成立瑞丽市胞波国门宣讲队,不定期到缅籍人员聚集的企业、社区、乡村甚至缅甸木姐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这是瑞丽市委宣传部探索宣传模式,创新宣讲形式,延伸宣讲阵地,进一步打通宣传服务缅籍工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也是瑞丽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新举措。

缅语说“胞波”

       瑞丽市勐卯镇团结村的缅籍小伙貌钦钦,已经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6年,每天用“掌上瑞丽”手机App、胞波之声、“德宏边疆好声音—小喇叭”收听收看关于中国的缅语资讯。他说:“在中国听到用缅语播报的节目,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和中缅合作共赢的很多故事。”缅语节目和缅语宣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在瑞丽缅籍人员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缅籍人员正是通过“掌上瑞丽”手机App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也了解了中缅两国世代友好的胞波情谊和中国对缅籍人员的特殊优惠政策,决心在中国安定地工作和生活。

       除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用缅语面对面地交流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宣讲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中文用缅语准确地“翻译”出来。“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共赢”“合作”是什么意思?“发展”“友谊”用缅语怎么翻译?这些都用缅语准确、生动地翻译出来,让缅甸普通老百姓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

       瑞丽市依托胞波国门宣讲队,经常跨越两国进行宣讲。目前,宣讲队已成功开展140多场宣讲活动,其中10次是跨越国门的宣讲。

 

讲民族文化传政策法规

       720日一大早,在瑞丽市勐卯镇目瑙社区的公房舞台上,瑞丽市胞波国门宣讲队成员单位之一——来自瑞丽边检站“国门号角”的文艺轻骑兵正在表演民族歌舞节目,借此宣讲瑞丽市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目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江蓉说,缅籍人员很喜欢观看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表演,总是跟着宣讲队成员载歌载舞,一边欣赏民族歌舞,一边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

       缅甸掸族小女孩钦钦温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平时非常喜欢看民族歌舞表演,她觉得以中国的民族歌舞为载体进行中国政策法规的宣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她说:“这种宣传方式,让我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的政策和法规,不仅找到了工作,赚到了钱,也遵守了中国的法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是德宏州的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都在中缅两国跨境而居,文化相通、民俗相近。瑞丽市胞波国门宣讲队发挥多民族成员的优势,通过民族歌舞、非遗表演、大型活动,让缅籍人员真正了解中国的政策法规,从而促进中缅两国的共同发展。

缅语干部显担当

       在瑞丽市勐卯镇团结村的树荫下,瑞丽市外事办的缅语翻译韩佳琪和记者拉起了家常,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她说,胞波国门宣讲队的队员基本都是缅语专业出身,集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于一身,在向缅籍人员宣讲中有着先天优势,被缅籍人员亲切地称为“中国亲戚”。

       在瑞丽市,像韩佳琪这样的缅语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既精通缅语,又接受了现代教育,熟悉瑞丽市的情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种法律法规。用瑞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茜的话说,宣讲队的缅语干部既是语言家,又是理论家,他们在国门宣讲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缅语干部是中国理论、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政策法规的传播者、推动者、实践者。瑞丽市有大批缅语干部积极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缅籍人员,带政策解“惑”,带技术解“难”,带法律解“困”,带真情解“忧”,以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中缅文化交流,促进中缅友好合作。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