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神健康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隐形战场”,祥云县以一场直面问题的改革,为特殊群体保障打开了新的局面,云南省祥云县全力破局精神残疾困境精准施策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面对全县持证精神残疾人中服药治疗依从性低、肇事肇祸风险高等现实难题,祥云县残联联合卫健、医保、医共体等单位共同推出“三位一体”精准康复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破解“往返累、负担重”两大核心痛点,为这个特殊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
沉疴待解:低服药率成社会安定的“隐形雷”。精神残疾人普遍面临就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受制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他们往往难以获得稳定就业,即便就业也多为低质量、低收入岗位,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更严峻的是,该群体中定期服药者比例偏低。药物中断如同撤除“安全阀”,导致病情反复甚至肇事肇祸风险急剧上升,不仅成为基层治理的重大隐患,也使许多家庭陷入“医院远、药费贵”的困境。“取药耗一天”“没人帮忙开药”“每月药费路费吃不消”……这些现实痛点让不少家庭陷入“发病—停药—再发病”的恶性循环,长期在崩溃边缘挣扎。
破局之战:多措并举打通“救命药”最后一公里。面对这一复杂社会症结,祥云县多部门协同联动,从医疗资源下沉、资金保障和认知提升三大维度实施精准干预:一是.资源下沉,乡镇设起“精神科”,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开设精神科门诊,配备专科医生坐诊,常用精神类药物直达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便能完成诊断、开方、取药全流程,就医时间从“一天”缩短到“一小时”,极大减轻了奔波之苦。二是“分级诊疗+绿色通道”,守护医疗质量。依托医共体平台,建立“基层初诊+县级诊断”协同机制。乡镇卫生院负责常规随访和配药,疑难重症通过绿色通道迅速上转县级专家,既保障医疗安全,又节约患者交通与时间成本。三是药费兜底,破解“吃不起药”难题。针对自费药负担重的核心痛点,县残联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对困难精神残疾人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进行二次补助,每人每年最高600元,并通过“一站式发放”实现补助“零跑腿”,从根源提升服药可行性。四是.认知提升,消除病耻感,增强服药意识。开展精神健康宣传及政策解读,通过社区教育、家庭支持等服务,逐步消除患者与家属对服药的顾虑和病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燃起300个家庭的重生之路。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正在显现,自2025年1月至今,全县已有292名困难患者申请服药救助,精神残疾人服药率显著提升,肇事肇祸警情同比明显下降。“现在拿药就在家门口,残联一年补助600元,自己基本不用再出钱。”下庄镇患者王某的妻子感慨地说。这场改革不仅让近300个家庭重见希望,更初步形成了特殊群体精准保障的“祥云模式”:当制度设计充满温度,社会治理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