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脱贫攻坚路上的喜与忧——云南省退役军人罗廷佳脱贫攻坚典型事迹

作者: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局厅    2020-04-27 10:17:26
报道:杨成林 夏万举 彭建清 刁燕燕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新闻报道  退役军人脱贫攻坚路上的喜与忧——云南省退役军人罗廷佳脱贫攻坚典型事迹

       57岁的罗廷佳,1980年至1984年在西藏日喀则86256部队服役,退伍后回到云南楚雄,目前担任牟定县共和镇天山村党总支书记。回到地方后,他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大力弘扬退役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困难阻力面前勇于开拓创新突破。2010年以来,连续5年被楚雄州委、州政府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干部,2016年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退伍后,年青力壮的罗廷佳被群众推选为罗家合作社社长,他不负众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在两年时间里,用“锄头挖、肩头挑”,建成村里3座小坝塘、2000多米的农用沟渠和100多亩的坡改梯田,解决了村里多年难以解决的“老疙瘩”——农业基础设施问题。1996年他担任天山村党支部书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群众吃水问题,他急群众所急,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议制定筹资投劳方案,组织修建过虑蓄水池,安装水管3460米,一次性为14个自然村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许。他积极抢抓机遇,为天山村群众争取实施了一大批事关民生利益的工程项目。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村组美化亮化工程、小坝塘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天山村新建机耕路16公里、新硬化村间道路12.6公里,修建排水沟渠5万多米,实施小坝塘修复改造6个,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他紧紧围绕全县重点中心工作,先后三次组织开展楚姚高速公路用地、庆丰湖、化佛山旅游公路用地征用工作,全村提供用地460亩,搬迁坟墓191宗,改迁小坝塘3座,兑付群众征地补偿款及青苗补偿款1198万元。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如何让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一直是罗廷佳心中的大事。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形式,罗廷佳鼓励和引导村民实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千方百计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2012年,针对群众在产业发展上不敢迈步、观望等待的情况,罗廷佳统一村委会干部思想,自己率先种植青花菜,并动员其它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通过集中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户耕种管理,带头示范,探索经验,其他群众受聘打工获得劳务收入的方式,2013年冬季,天山村群众参与种植青花菜500多亩,种植长寿仁豌豆100多亩,他主动联系昆明的收购厂家,签订了每公斤2元保护价收购协议,打开了全村农业发展新局面。在他的带领下,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党员都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近年来,天山村通过党员示范带头,争取技术部门支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实现了农户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连片种植的根本性转变,常年种植冬早蚕豆500亩,油菜籽种300多亩,各类蔬菜1000多亩,农民增收十分明显,2018年全村脱贫摘帽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60元,群众生活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路上有担忧

       “虽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帮扶单位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实际帮扶成效和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仍然存在不足”罗廷佳如是说。牟定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90%,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性脱贫速度差异明显,脱贫任务仍然艰巨。一是支柱产业收益不突出。农产品“油腐乳”加工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后续产业链和价值链短,产业未形成大气候、高收益,整体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足,加之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益还不足以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二是合作社发展能力弱。天山村成立了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产业未能形成规模,贫困户入股少、参与少,缺乏致富带动能人,管理不到位,基本未运转并发挥应有作用。三是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低。尤其是贫困户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留乡青年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较低,主动脱贫意识较弱,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特别是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四是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部分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部分村上组织群众参加了家政、电焊、挖掘机等各类技能培训,由于没有就业基础部分群众也未能依靠这些技能实现就业致富。

       创新工作思路求突破

       “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后,还需要立足天山村实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改善人居环境,让乡亲们一同享受脱贫攻坚带来的成果”。2018年天山村整村脱贫以后,罗廷佳一直在思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办法,带领全村群众阔步走在致富路上。一是科学谋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技术大户、生产大户的引领带动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充分发挥党总支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园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道路。在合作社形成规模、产生效益之后,动员外出务工、无劳动能力的群众将土地资源投入合作社,让“土地变资产、农户变股东、农民变工人”,积极调研市场,发展收益可观的项目,利用多种途径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增收。三是引导群众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鼓励群众自力更生,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目标,对贫困户“授之以渔”,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文化扶贫的深入实施为先导,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通过以上措施,天山村脱贫攻坚成效日益显现,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