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装甲兵的中老铁路情

作者:陈应国 刁燕燕 杨成林 徐龙云 李萍    来源:国铁昆明局 环球在线    2025-07-31 15:15:12
报道:陈应国 刁燕燕 杨成林 徐龙云 李萍
浏览数:
0评论

       7月下旬的湄公河畔热浪翻涌流水汹涌

       在中老铁路万象机辆运用检修车间,地表温度早已突破40℃。嘈杂的柴油机轰鸣声中,一个沾满油渍的身影正挥汗如雨,俯身倾听机车“心跳”,一丝不苟地进行当班检修。

       “包师傅,这机车一跑起来车头就震动得厉害,还带异响,您赶紧给瞧瞧!”话音未落,一台负责牵引中老国际联运货物的内燃机车缓缓驶入检修库,司机赵志武神色凝重,对机车钳工包杰急切求助。

       包杰围着机车仔细探查两圈,目光锁定柴油机舱,老挝技术员米可猜测是曲轴问题,包杰却摇摇头。他俯身贴近轰鸣处:“不对,是增压器!”借助专业仪器反复诊断后,他精准定位故障为增压器涡轮叶片破损,并提出从侧面拆卸导流罩的方案,绕开传统大拆大卸流程,能够节省下近8小时的维修时间。

       一场高温下的“抢修战”悄然打响,“开舱盖,先从动力系统查起。”一声令下,包杰带领团队开始进行抢修工作,汗水一次次浸透工装,又在热浪中蒸干,循环往复,但他们手中的扳手却精准依旧。当新叶片安装完毕,启动试车的那一刻,原本刺耳的异响消失了,机车发出平稳有力的轰鸣。

       “在部队多年从军的经历教会我一个道理:搞检修,技术必须过硬,再苦也不能掉链子。”这是包杰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前,他曾是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的一名装甲维修士兵。

       出生于1984年的包杰,18岁便入伍,开启了长达12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他多次荣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更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在军区装备维修比赛中斩获个人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担任班长期间,他率队紧急驰援到汶川抗震、贵州抗旱一线......为抢险救援、转运应急物资做出巨大贡献。2009年,因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包杰被军区授予三等功奖章。

       从装甲维修尖兵到“列车医生”,换了阵地,却初心如磐。2016年退伍转业后,包杰入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凭借多年维修工作积累的扎实功底,他进步迅速,很快成长为班组骨干。2023年,中老铁路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赴老挝,包杰毫不犹豫,第一个请缨:“能将部队淬炼出的过硬作风和技艺带到中老铁路,是无上光荣!”

       抵达老挝后,包杰负责磨丁至万象段的机车检修整备及带教工作。起初由于语言不通,他借助图纸,连比带划,对老挝徒弟倾囊相授。经过日复一日的耐心教导,如今师徒配合逐渐产生默契,他已手把手教会老挝徒弟检查柴油机动力系统、进排气系统、油路排障等关键技能。“火车虽不上‘战场’,但这里也是我们的‘阵地’。”包杰抚摸着机车外壳,话语铿锵。从朱日和军事训练基地到中老铁路的检修车间,装备变了,但那份坚守从未改变。

       “包师傅就像我们的大家长,每一颗螺丝的作用都讲得特别细致。”老挝学徒凯凯感慨道。每逢盛夏,检修库里总是闷热难耐,包杰带领团队逐台检查机车,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火车头就像人的心脏,一点小毛病都可能引发大事故。”包杰边检修边讲解,油污蹭到脸颊也浑然不觉。徒弟劝他休息,他总笑着说:“老挝天气热,那咱就干得更火热!”

       这位曾在军区装备维修比赛中荣获季军的“技术尖兵”,如今在异国他乡续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2025年,包杰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组织的职工岗位技术比赛中斩获“机车钳工”岗位第二名。截至目前,他“一对一”亲自带教的两名老挝籍学员均已顺利通过定职考试,独立走上工作岗位,其中,老挝徒弟凯凯还荣获老中公司颁发2024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些骄人成绩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钻研,更承载着沉甸甸的“传帮带”责任。

       夜色渐浓,满载货物的列车从万象站缓缓启动。包杰摘下油渍斑斑的白手套,掏出胸前口袋里收藏多年的照片,依稀可见边角还残留着坦克维修连时期的机油印迹。这位退伍老兵,用汗水浇灌中老友谊常青之树,在新的人生“战场”上,步履铿锵,逐光而行。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