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烽火照情长:军营三兄弟的半生缘

作者:张存义    来源:环球在线    2025-09-27 15:21:02
报道:张存义
浏览数:
0评论

       1978年的冬风里,云南省祥云汽车站的汽笛声裹着寒意穿透人群。我手里攥着崭新的入伍通知书,在涌动的绿军装里撞进两双同样青涩的眼睛——刘云背着军绿色的帆布包,胸前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安晓明则不停地摩挲着刚发的新军帽,帽檐下的眼神里藏着兴奋与忐忑。那天,我们三个来自同县城的青年,在"参军光荣"的横幅下并肩踏上军列,谁也没想到,这一同行的脚步,会在岁月里踏出跨越半生的情谊。

       新兵连的我们分配在同一个连,同一个排,他俩五班我六班,操场是我们情谊的起点。荆楚大地的冬日格外凛冽,每天天不亮就被紧急集合号拽出被窝,裹着寒气摸爬滚打。第一个月的队列训练,我们总因顺拐被班长点名,刘云就趁着午休拉着我俩在空地上反复练习,他个子不高,但步子迈得稳,手把手纠正不合规的姿势,嘴里念叨着脚跟先着地,重心跟着移;安晓明则在一旁充当"军师",拿着小石子在地上画队列示意图,连说带比划讲解要领。

       技战术训练的艰苦远超想象!每天五公里的越野,每晚多次的紧急集合哨声。实弹射击训练,我第一次握枪时手抖得厉害,子弹打飞了靶,蹲在地上懊恼不已。刘云拍着我的肩膀递过水壶,安晓明则细致地帮我调整射击姿势,指着五六式步枪说:"盯住这准星,心里不要想别的,三点一线,就当是打靶纸上的蚊子"。三个月里,我们的军装上沾着同样的泥土,饭盒里分食过同一块咸菜,被窝里聊过家乡与梦想,汗水与欢笑交织间,陌生的隔阂早已消融,兄弟的情谊在艰苦的训练中悄然生根。

       新兵训练结束那天,我们仨在营区的老槐树下合影,照片里的我们晒得黝黑,身体非常健壮,笑容却格外灿烂。可这份喜悦很快被突如其来的命令冲淡——中越边境局势紧张,部队即将整编奔赴广西前线,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连队。刘云凭借过硬的知识体能和机灵劲儿,去了四营部当通信员;安晓明靠着入伍前的技术知识,分配到了技术连队负责设备维护保障;而我因为在新兵连表现出的驾驶性趣,被分配到汽车运输连,成了一名军车驾驶员。分别时,刘云把那枚毛主席像章摘下来,给我别在胸口上,运输连跑前线,这个给你保平安;安晓明则塞给我一本《汽车维修手册》,扉页上写着一路顺风,哽咽着说:不管到哪,都要好好的。

       1979年初,广州军区上前线的命令加急送达,我们团奉命进驻广西边境,投入对越自卫还击战。战火纷飞的前线,时间被炮火切割成零碎的片段,而我驾驶的军车,成了连接三个兄弟的纽带。每次运送物资到四营部,刘云总会提前在营区门口等我,哪怕只有十分钟,也要塞给我一包压缩饼干,快速报个平安;去技术连送设备时,安晓明会趁着检修的间隙,拉着我躲在掩体后,掏出珍藏的罐头分着吃,给我讲他刚修好的设备有多关键。每一次短暂的相聚都显得格外珍贵,那些递过的食物、说过的叮嘱、并肩躲过后的喘息,都成了战火里最温暖的光,将我们的兄弟情、战友情紧紧缠绕。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边境恢复了平静。1982年的退伍季,刘云拿着返乡通知书找到我和安晓明,眼圈泛红: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得回去照顾。安晓明也叹了口气:家乡在搞经济技术发展,需要懂技术的人,我也申请决定退役了。送他们离开的那天,营区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地叶子,我们没有像当初分别时那样哽咽,只是用力地握手,重复着"常联系"。刘云把通信员的挎包留给了我,安晓明则把我们合照塞到我手里,我把那枚毛主席像章又戴回刘云胸口上:这是你给我的,现在物归原主,替我照顾家乡年迈的父母。汽车开动时,他们趴在车窗上挥手,我站在原地,看着车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手里攥着他们留下的东西,心里像被什么填满了,又空落落的。

       此后的岁月里,我在部队继续服役,从青年到中年,军龄一年年增长,而与两位兄弟的联系从未中断。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我们就靠书信往来,刘云会在信里说家乡的水稻收成及县城的建设发展。安晓明会讲他搞的技术革新有多成功,我则跟他们分享部队的新变化。每一封书信都要辗转十几天才能收到,可拆开信封的那一刻,就像又回到了新兵连的操场,仿佛能看到他们熟悉的笑容。

       退役后我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深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在维护特区改革开放的安宁中做出了一个退役军人应做的贡献。而刘云在家乡税务局某分局任局长,安晓明被提拔为当地著名企业,复考厂安监科的科长。每当我回故乡探亲,不用提前打招呼,总能在昆明机场的出口看到那辆熟悉的车——安晓明的车装着刚摘的橘子,轿车里放着我最爱喝的家乡包谷酒。他们总会抢着帮我提行李,嘴里念叨着瘦了,黑了,就像当年在营区里那样自然。

       一个深秋,我又一次踏上返乡的旅程。出机场时,看到两个兄弟的身影站在老地方,可他们看到我的瞬间,眼里的光和1978年那天一模一样。车里放着当年部队里流行的《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仨都沉默了,随即又相视一笑。饭桌上,我们翻看着那张泛黄的新兵连合影,刘云指着照片里的我们说:"那时候谁能想到,咱们能好这么多年"。安晓明给我倒满酒:"战场上结下的兄弟,这辈子都拆不散"

       酒过三巡,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我们紧握的手上。从祥云汽车站的初遇到边关的烽火,从军营的别离到半生的相守,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从未冲淡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情谊。军营三兄弟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成最珍贵的宝藏——那是战火淬炼的信任,是岁月见证的坚守,是跨越山海也从未褪色的战友情、兄弟情。这份情,如边关的山,如故乡的河,在时光里静静流淌,温暖了我们的半生,也将照亮往后的岁月。

下一篇:没有啦!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