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2025年“世界标准日”系列活动背景下,云南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特邀云南省物流学会会员单位——云南省腾俊物流国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高志芬到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举办“中老铁路常态化运营背景下沿线物流园区人才需求分析”专题讲座。
讲座围绕“中老铁路物流园需求,腾俊陆港案例划重点”主题,结合腾俊国际陆港等典型案例,突出了《国际物流》课程实践的内容,同时拆解了相关政策以及运营与人才需求的联动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了立足云南,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物流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指导,2024级物流管理专业(专升本)共170名同学参加讲座。
讲座首先梳理中老铁路发展脉络:国家层面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共建“一带一路”白皮书》明确其战略定位,云南省2025年新出台的《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更是提出“累计货运量突破1.2亿吨”的目标。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线累计货运量达6525.6万吨,2024年跨境货值超653亿元,带动沿线超10万个就业岗位,物流园区成为人才集聚核心载体。
讲座以腾俊国际陆港为样本,深入剖析当前物流园区人才需求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公铁联运货运站场,该陆港2024年货运吞吐量505.54万吨,跨境货运量同比增长122.77%,其“云南号”“郑和号”双专列、5G智能仓储、“铁路+保税”等特色业务,催生三大核心人才缺口:一是复合型人才,需同时掌握物流运营、国际贸易规则与数字技术,适配“一单制”综合物流服务;二是技术型人才,能操作维护AGV机器人、WMS/TMS系统,满足智能仓储效率提升需求;三是国际化人才,熟悉东南亚小语种与区域市场规则,支撑跨境冷链、大宗商品运输业务。
针对在场学生的能力提升与职业准备,讲座给出具体方向:学习上,需重点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核心课程,主动学习Python数据分析、SAP工具应用,通过物流软件操作实训熟练掌握WMS、TMS系统;实践中,可积极争取腾俊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的实习机会,深入了解跨境货运、智能仓储、冷链运输等全流程运作;竞争力提升方面,建议考取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等资格证书,同时强化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商务英语)与东南亚小语种能力,为适配国际化物流岗位打下基础。高志芬强调,中老铁路沿线物流行业正朝着数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学生需建立终身学习意识,持续更新知识技能,未来才能更好地融入智慧物流发展浪潮,在就业市场中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