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大山女儿李安淇与环球在线新媒体中心主任杨成林共话千年古树保护与生态传承 ——探秘绿色瑰宝,共绘生态发展新蓝图

作者:杨成林 陈应国    来源:环球在线    时间:2025-04-21 11:14:06
报道:陈应国 刁燕燕 吉讯 张廷盖 杨丽萍 徐龙云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古树茶的故事报道

       2025年4月20日,北回归线大山女儿、生态文化传承人李安淇与环球在线新媒体中心主任杨成林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展开深度对话,围绕千年古树保护、生态资源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等议题,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与科技创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此次交流不仅聚焦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更挖掘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  


千年古树:自然与人文的“双遗产”

       古树名木是地球生态演变的见证者,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交流中,李安淇介绍了不乏树龄数百年的珍稀树种。她提到:“这些古树不仅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更是民族知识的载体,为现代保护实践提供了智慧。”  

       杨成林则结合千年古树茶复壮案例,强调科学保护的重要性。并借助数字化监测技术延长其生命力,成为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新媒体赋能:让古树故事“活起来”

       杨成林从新媒体传播角度提出创新建议:“古树保护需突破传统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云生态’平台。建‘天-空-塔-地-井一体化’立体监测系统,实时展示古树生长数据,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云游览’千年森林。” 他进一步指出,结合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全球传播中国生态保护成果。  

       李安淇对此表示认同,并补充道:“我们正尝试将古树名木的历史传说与民族文化结合,通过新媒体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激发公众保护意识。”  


生态与民生:乡村振兴的双赢实践

       双方还探讨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杨成林以云南驿镇为例,当地通过“沪滇协作”项目盘活闲置土地,发展花卉产业和农旅融合模式,带动村民增收,李安淇则分享古树的经验:通过科学管护和乡村旅游开发,古树成为当地文化名片,带动农家乐、生态体验等业态,实现“绿文物”的经济转化。  


未来展望:构建全球生态保护协作网络

       李安淇与杨成林一致认为,古树保护需多方协作:  

       1.  社区参与: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双赢。  

       2. 国际交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医药和生态技术领域的合作。  


结语

       此次对话为古树保护与生态传承注入了新思路。正如杨成林所言:“古树名木是‘活着的国宝’,唯有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全民参与,才能让绿色瑰宝永续生机。”未来,北回归线上的生态奇迹将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