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非遗传承,云南民族医药瑰宝焕发新活力

作者:李正权 杨成林 陈应国 刁燕燕    来源:第十届中国(昆明)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环球在线    2025-05-12 05:43:33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廷盖 王胜 徐龍雲 杨丽萍 刘宝昌
浏览数:
0评论

5月11日下午,第十届中国(昆明)国际健康服务业发展论坛迎来【居有医】中医药康养旅居生态主题论坛(三)聚焦“中医非遗传承暨民族医药”,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专家齐聚昆明,共探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与AI技术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论坛通过主旨发言、主题报告及圆桌对话等形式,为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注入智慧与活力。  

任春谷:云南多民族文化是瑰宝 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论坛在庄严的主旨发言中拉开帷幕。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老干局原副巡视员任春谷以《非遗传承暨民族医药:华夏瑰宝的传承与魅力》为题,深刻阐述了云南作为多民族省份的天然优势。他指出,云南26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了独特的医药文化体系,如彝药、傣医、藏药等,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全球健康产业的珍贵资源。任春谷强调,“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保护中创新”。他呼吁各界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医学,推动民族医药从“在地资源”升级为“城市刚需”,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AI+民族医药:从技术赋能到产业升级 

论坛上,AI技术与民族医药的融合成为热议焦点。私域IP被动成交创始人王济帆在《AI私域裂变赋能中医药康养产业链升级》报告中提出,通过AI精准营销与私域流量运营,可加速中医药康养产品的市场渗透;昆明健康产业协会郭承铭则分享了中成药国际注册服务平台助力民族医药跨境发展的实践案例,强调标准化与数字化是民族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

此外,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李树全在《民族医药生态体系与云南旅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中提出,云南应依托民族医药特色,构建“医养旅居”一体化生态,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康养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圆桌论坛:AI智慧与非遗传承的“温度对话” 

论坛尾声,圆桌对话环节《见人见物见生活——AI智慧中医与中医非遗传承对话》将气氛推向高潮。天合人康智能AI系统、北京中科悦信科技等AI企业与中医非遗传承企业圣爱中医馆姚氏中医妇科、纳美曲桑藏氏外愈养生等代表展开深度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AI技术可通过智能诊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中医服务效率,但“温度”始终是传统医学的灵魂。北京扁鹊中医研究院院长郑琚元表示:“AI是工具,非遗是根脉。唯有将技术嵌入人文关怀,才能实现‘智慧中医’的真正价值。”  

对话中,嘉宾们还探讨了AI在糖尿病管理、慢性病预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系列作品《糖尿病医学的哲学》作者吴云提出,AI辅助的个性化健康方案可与民族医药的“整体观”结合,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解决方案。  

守正创新 共绘健康云南新图景  

本次论坛不仅彰显了云南民族医药的文化厚度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潜力,更揭示了“AI+非遗”在健康产业中的广阔前景。未来,云南将以多民族文化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民族医药从传承保护走向产业化、国际化,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云南智慧”。  

下一篇:没有啦!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