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他们在隧道里过节

作者:谢一可 陈应国 杨成林    来源:国铁昆明局 环球在线    时间:2025-10-07 14:53:53
报道:陈应国 刁燕燕 方之舟 杨成林 徐龙云 李萍
浏览数:
0评论

       “小刘,小张,等会儿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踩稳,不要掉以轻心。”106日早上8点,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南工务段昆明南桥路车间马建兵、张先斌、刘锡吾三名桥隧工从阴冷潮湿的隧道平导内走出,准备巡查南昆客专K581对门山隧道出口仰坡整治施工区域。班长马建兵一如既往提醒刘锡吾、张先斌注意安全。

       对门山隧道位于云贵高原侵蚀构造中低地区,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隧道顶部岩体结构破碎,裂隙发育较多,不时会出现局部溜坍情况,存在雨季发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根据专业部门评估报告,防洪安全风险性等级为Ⅱ级。今年来,为全面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昆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南工务段精心筹划,于714日组织昆明南桥路车间启动对门山隧道出口仰坡整治施工。

       从施工点到工区驻地有100多公里,开车将近2个小时,来回一趟则需要5个多小时,为了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整治效率,马建兵三人刚来时便决定在施工点旁的隧道平导内“安营扎寨”。

       “以前吃住问题都没难倒我们,现如今后勤保障跟上来,干好这项工作那必须的!”马建兵看向段上刚刚送来的物资,脸颊洋溢着微笑,激动着说道。

       起初,刚搬进平导时,因为潮湿,马建兵三人的被褥都相继受潮长了霉斑,变得又硬又冷,晚上起不到任何的保暖作用,更糟糕的是三人还因此导致身上发痒长疹子,同时因为距离远,工区只能利用换班的时机把饮用水和食物拉运过来,有时因为物资运送不及时,导致三人做饭都只能接平导内流出的山泉水,后来该段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该工点配备了热水器、电热毯、睡袋等生活用品,为马建兵三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嗒嗒嗒…”施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山谷,马建兵、刘锡吾两人穿好防护服,系紧安全带,顶着35摄氏度的高温攀爬着接近60度的坡度,除了这些,马建兵三人还得随时提防蛇虫,它们不仅会出现在作业地点,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平导之中。

       刘锡吾一步一步爬上三脚架说:“现在我们在的这里距离地面有20多米”。近1300平米施工点面积,被横七竖八的钢管拼接成硕大的脚手架牢牢包裹住,马建兵和刘锡吾像蜘蛛侠一般在脚手架中穿来穿去,身手敏捷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攀爬、清理危岩、钻孔、安装锚杆…每一个动作,都需在陡峭的斜坡上完成,身体的平衡、工具的握持、同伴的协作,都必须在高度集中精神下进行。张先斌在下方担任防护员,眼生紧盯着上方两人的一举一动,手则牢牢攥住对讲机。

       4个小时过后,早上的工作顺利结束,马建兵、刘锡吾两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脚手架的楼梯缓缓下来,此时两人的额头已布满大量的汗珠。

       “这个芒果真甜,真好吃。”马建兵三人回到平导后,马建兵便迫不及待的撕开了一个芒果,这是刘锡吾下午回来时在路上买的水果,马建兵一口接着一口,一脸开心的说道。如今他们三人已形成默契,不管谁休息外出,都会想着还住在平导内的工友。

       为了保障大家能够安安全全、舒舒服服、开开心心的出去玩,我们必须得随时守在这里,仔仔细细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对旅客负责,这是我的使命,我喜欢这份工作,我热爱它,虽然这个国庆我没法回家,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意义非凡。

       “国庆期间旅客列车加开多,所以我们要比平常更加小心。”闲聊时记者不经意间问向年纪较小的张先斌知不知道为什么国庆还要坚守在这里时,张先斌没等记者反应过来便一脸憨笑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张先斌告诉记者,他2022年来到昆明南工务段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桥隧工,他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他非常热爱他的工作,在对门山隧道出口仰坡整治施工点,他和马建兵、刘锡吾两人已经坚守超过70多天,国庆中秋假期他们依然要继续坚守。

       据了解,对门山隧道出口仰坡整治工程是该段2025年防洪隐患整治项目中的关键一环,目前,该工程已渐进尾声,预计将在10月中旬结束,届时南昆客专设备防洪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