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5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累计运送60万名跨境国际旅客,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今年已达20.4万人次,实现了明显增长目标,开启了一场场游万象、逛云南、看中国的奇妙之旅,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推动铁旅融合、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9小时30分:民生温度,串联美好生活。
昆明至万象相距1000多公里,然而飞速的动车仅需9小时30分就能抵达,其以速度缩短时空距离,传递出温暖人心的民生温度。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早已悄然融入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串联起发展、民生与友谊的“黄金通道”。
“早上在昆明吃过桥米线,晚上到老挝万象品老挝米粉。”如今,这样的场景已从梦想照进现实,成为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众多旅客的真实写照。每天,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纷至沓来,车厢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一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为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跨境出行需求,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不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在2023年4月13日开行昆明至万象首趟国际旅客列车的基础上,2024年4月13日起逢周末开行西双版纳(普洱)至琅勃拉邦国际旅客列车,今年7月18日起,再次扩大国际旅客列车开行范围,将普洱至琅勃拉邦国际旅客列车运行区间延伸至昆明至万象,成为第二对昆明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每趟跨境旅客席位增至420个,每天出入境人数最高达1400多人。这一系列举措,让前往中国昆明、西双版纳等地求学、就医的老挝民众日益增多,奔赴老挝经商、办企业的中国民众也络绎不绝,为两国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两年半60万人次:发展热度,激活发展活力。
时光飞逝,2023年4月至今,历史的车轮已划过2年半,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推动着中老两国民众出行从“游国内”向“游世界”转型升级。周末去老挝品尝米粉、享受咖啡的惬意,到昆明品尝米线、欣赏花海的浪漫,已成为两国民众生活的常态,形成了老挝民众春到昆明戏鸥、夏到昆明避暑,中国民众秋去老挝品尝水果、冬到万象避寒的“双向奔赴”的美好局面。两国民众的“朋友圈”,正随着轨道的延伸而无限拓展,友谊之花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愈发绚烂。
据统计,来自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1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名游客搭乘跨境国际旅客列车旅行,与日俱增的客流带火了沿线景区、酒店、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加速了客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跨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跨境产业合作也不断升级。机电换铁矿、蔬菜换榴莲,中老铁路上这样的贸易往来每天都在上演。通过中老铁路,云南的鲜花、蔬菜等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最大的果蔬交易中心——泰国的达拉泰市场。而南亚东南亚的榴莲、山竹等特色水果也能快捷抵达云南,使昆明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集散地。
便捷高效的运输不仅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更催生了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吸引着更多大企业、好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自昆明托管磨憨以来,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投资累计完成超125亿元,磨憨辖区常住人口从2万人增加到近5万人,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区域正在崛起。
12分钟10公里:同城速度,开启双城新篇。
中老两国一衣带水、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友谊。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端的磨憨,与老挝琅南塔省磨丁接壤,中老铁路磨憨站与磨丁站相距仅10公里左右,两站间铁路旅行时间仅需12分钟,近距离和快速通行时间,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每天,磨憨、磨丁两座车站人潮涌动。步履匆匆的商人、神情悠闲的当地民众、满眼好奇的外籍旅客在两座车站汇聚,编织出铁路口岸每日忙碌的鲜活图景,也为人们观察中国磨憨和老挝磨丁“双城生活圈”提供了绝佳窗口。
速度,是双城生活的关键支撑。“我每周乘动车出国出差,从磨憨站到磨丁站,只需要12分钟,又快又准时。”老挝籍闻女士已经完全适应了磨憨与磨丁间的双城节奏。她告诉记者,为享受这份便利,她把家安在了磨丁。像闻女士这样因中老铁路而改变生活轨迹的人不在少数,这条铁路正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中老两国的发展。